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219|回复: 0

政能亮丨“减负”沸反盈天,别忘记了教育目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2 11: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两天,很多家长心里颇不宁静。来自江苏南京、浙江等地的“减负”信息,就像一个不断旋转、膨胀的气旋,裹挟着,也压抑着,令人不解,让人难过。

10月30日,《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份被称为“减负33条”的《方案》提出,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可以拒绝完成剩余的作业”。其他还有“作业难度水平不得超过课标要求”“小学三至六年级所有学科均不得组织期中考试”“初中不得组织月考和周周清考试”“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等。

而在这之前,一篇《南京家长已疯》网文刷屏。网文称,南京的学校禁止学生带卷子、做课外辅导作业、下午3点就放学、每学期只考一次试等等。为了对付这些减负政策,家长都快疯了,给孩子暗中补习、上辅导课,还要让孩子在学校假装课后什么都没学过。

单纯拎出这些具体的举措,确乎不错。不管是减少作业时间,还是降低教学难度,抑或是禁止以各类考试、竞赛等作为招生依据等,都直指教育病灶,然而,当这些看似正确的举措一旦放置在现实生活中时,问题马上就来了。

如果说下午三点就放学至多是给家长添了麻烦外,而降低难度、杜绝培训等措施,则直接触动了家长的核心利益,其遭遇普遍阻击,并不令人意外。

一者,教育的负担从何而来?学生的书包是如何一点点变得越来越沉?根源还在于教育资源供给方面。当下,不光江苏、浙江,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是一个普遍现象。正因为优质资源紧缺,整个社会才被裹挟了去,众多家长才纷纷开始自救。

不必讳言,此次“减负”引起的波澜,不排除有校外培训机构推波助澜的可能,但根本上还是由于当下教育供给难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所致。

再者,家长当然也愿意孩子能够快乐学习,但在竞争性教育短期内不可能改变的语境下,没有人希望自家的娃早早在嬉戏中失去竞争力。为什么堪称严酷的高考依然受到普遍尊重?很简单,时至今日,标准相对清晰的高考,仍是这个社会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

8988C5BDA5FB88D64CC0CFA9BEB2B544A6348995_w930_h520.jpg

必须强调,在社会越来越宽松、需求越来越多元的情势下,那种仅仅靠定点划片、就近入学的做法,只能满足最基本的“有学上”诉求,并不能满足“上好学”的诉求。何况,一旦取消成绩这条相对算是硬杠杠的标准,恐怕只剩下权力与资本两个维度了,最后的分配结果可想而知。

由此可知,无视现实情形、无视家长诉求的“减负”,本质上就是在避重就轻,是在转移视线,也是一种“假装很努力”的行政盲动。

是的,减少学生在校时间、降低学校教学难度,当然比提高教学质量、协力缩小水平差异更容易;禁绝各类考试、竞赛、培训,当然比发现、激励、培育各类人才更轻松;完全把学生划定在固定区域读书,也比打造出更多优质学校、实现教育公平更方便……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路径依赖,也可以说是一种部门利益固化或内卷化,结果都是一样的,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家长、推给社会,当然,由此造成的后果,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呈现出来。

事实上,这些年来,教育政策每一次忽紧忽松、畸轻畸重的变化,是教育治理能力跟不上国家、社会和民众需求的表现。

当下,中国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规模大,诉求也多样化,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加重视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这就需要教育部门转变观念,加快实现由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迅速推进教育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真正从需求出发,实现优化和提升。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从现在看,仍有不小距离。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政府缺位、越位、错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中间,既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诉求,也要更加关注教育公平;既要为社会提供基本的教育条件,也要满足民众对教育的个性化诉求;既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让孩子的书包轻一些,也要找到教育负担重的真正根源,辨证施治。

任何简单化、表面化的减负做法,非但不可能减轻学生负担,反而会成为社会不堪承受的负担。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