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9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打破第二次围剿 毛泽东在白云山兵行何险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26 10:0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第一次围剿遭到巨大失败之后,蒋介石痛定思痛,他风光大葬了张辉瓒以安定军心,接着任命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对下一次围剿行动展开战略部署,1931年3月,国民党从各处调集兵力,组建了足足20万规模的围剿军,欲利用兵力的绝对优势毕其功于一役,不过战局并没有朝着蒋介石希望的方向发展,虽然红军只有区区3万余人,但各路围剿部队碍于后勤压力和军队的私心而不能形成合力,给红军提供了打开局面的宝贵机会。毫无疑问,今人对第二次反围剿的结局都非常清楚,但对于它如何开始,毛泽东为此冒了多大的风险,则大多不甚明白,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场既是开端,又很关键的战役——白云山会战。

【何应钦成为第二次围剿的策划人】

战前准备

1931年4月23日,蒋介石的多路大军先后进至江背洞、龙岗头、富田、水南、招携、广昌等地,在东、西、北3个方向对红军形成包围态势,面对这样的情况,红军继续执行第一次反围剿时的战略方针,向南退到位于吉安、吉水、兴国、泰和以及永丰5个县交汇之处的东固,打算预先占据这块四面环山的交通枢纽,以寻求诱敌深入并歼灭的机会。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给了红军上下极大的鼓舞,毛泽东也因此大胆起来,将部队集中于东固便是他的一招险棋,此地虽然易守难攻也极为重要,但已陷入敌人三面包围:它的西边是第五路军王金钰所部,西南面是由蒋光鼎、蔡廷锴率领的第十九路军的60、61师,北面则是郭华宗所率的43师。如果红军主力位置泄露,让敌人完成合围,那么困在山区的红军将危在旦夕。

【第二次反围剿战略图】

不过毛泽东毕竟不是庸将,选择东固有着他的考虑,这位红军的领袖通过情报知悉了王金钰麾下的士兵多是来自北方,由于不熟悉南方的地形和水土不服,被疾病和无知所困扰,导致士气和战斗力都比较低下,且这支部队位于整个包围圈西端的富田,吃掉他们既可以保护自己的侧翼,又能从侧翼向东横扫敌人的阵线,扩展东边的根据地,为下一次围剿做准备,所以,从战略层面考量,毛泽东和总前委决定在距离富田所在约40里的东固驻扎。

【毛泽东对解决敌人围剿胸有成竹】

除了战略以外,战术考虑也是至关重要的原因,由于敌人在富田依靠山势修筑了由碉堡、堑壕构成的多层防御阵地,而红军又缺乏重火力和攻坚能力,更不能接受首战就承受巨大的伤亡,所以他们只能放弃强攻的打算。既然不能强攻,那么消灭据守的敌人就只剩下旷日持久的围困这一条道路了,但这同样很不明智,长期围攻会给其他方向的敌人充足的时间将自己重重包围,更会让红军的数量优势变成后勤的拖累。基于这些原因,毛泽东和总前委决定放弃直接消灭敌人阵地的想法,扬长避短,将敌人引出阵地,进而在埋伏战中将其一举歼灭,而最适合埋伏的地点正是位于群山之间,每条通道都必须过隘口、翻大山的东固。

【东固位于群山之间,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

失败的诱敌

就在红军抵达东固后没多久,毛泽东就和彭德怀一起勘察地形,打算找到最适合埋伏的山川,经过精挑细选,他们选中了西面的白云山,当一切准备就绪后,红军便开始了行动,他们迅速从养军山转移到埋伏地点,并在途中动员当地武装和百姓对敌人进行不间断的骚扰和侦查,在这些革命支持者的努力下,国军占领区附近的道路和桥梁被悉数摧毁,敌军侦察兵、通讯兵和落单的士兵被不断袭击,食物也被投毒,将原本就苦不堪言的王金钰部整的焦头烂额。

【赤卫队等地方武装的袭击让国民党头痛不已】

不过敌人并非莽夫,他们吸取了第一次围剿时轻敌冒进的教训,迟迟不愿离开阵地出兵进攻,但那些埋伏在白云山的红军们并不知道敌人打算继续龟缩,他们每天情绪高涨,天没亮就整队前往埋伏阵地等待猎物的到来,直到晚上才舍得回到山下营地休息,部队就这样等了5天,之后7天甚至10天过去了,敌人仍然纹丝未动,这可急坏了红军上上下下,足足3万多人窝在山里,其后勤压力是相当巨大的,山地没有耕地无法提供粮食,不巧的是,当时还正值春荒,根据地的数量又在多次扫荡后急剧减少,导致山下也没有充足的物资可以供应这么多红军继续空耗下去。眼见自己碗里的口粮越来越少,自己在连绵的阴雨时节中忍冻挨饿,敌人却始终不上钩,红军战士们难免产生怨气,他们纷纷抱怨部队既不进攻也不离开这里,是“活人等死人”。这一切都被红军的领导们看在眼里,他们也非常明白眼前的困难,但他们也明白破局与否全在这一仗能否成功,于是他们决定想尽一一切办法解决目前的危机。

【阵地战是王金钰部的优势】

为此,部队专门组织战士们上山挖竹笋、采野菜,下河捉泥鳅、田螺,捕猎动物,采集果实,将能吃的东西一网打尽,尽力缓解了将士们的吃饭问题。不过这种原始的采集、捕猎成果有限,士兵们还是避免不了挨饿,为了不让军心因此动摇,红军拿出了他们的拿手好戏——做政治思想工作。在政工干部的配合下,各级部队指挥员开始针对性的解决士兵们的烦恼,首先,这些干部尽力解释待在这里的原因,他们指出敌人在战略上的薄弱点正是眼前据守富田的敌人,不击破他们就断然不能改变局面,而他们又躲在坚固的工事里面,以眼前的火力水平是断然不能强攻的,所以必须在这里等待他们进入圈套。其次干部们分析了敌人的处境,他们指出敌人麾下大多是来自北方的士兵,这些人水土不服,在陌生的气候、饮食习惯下已经有许多人生病了,加上蒋介石不可能允许各路部队停滞不前,所以敌人不可能长期固守阵地不出。为了让自己的理由更让人信服,干部们还带领大家回忆了前一次反围剿的经验和成果,这大大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使其在接下来的埋伏行动中维持了较好的纪律。

【老百姓能提供的物资有限】

瓮中的国军

事实也正如思想工作所说的那样,经过许多日的驻扎,王金钰所部饱受水土不服的困扰,由此带来士兵们食欲减退、恶心、腹泻、失眠和乏力的症状,使不少人员因此丧失了战斗力,再拖下去,恐怕整支部队都将被疾病摧垮,所以王金钰在龟缩了25日以后决定不再被动等待,转而派出第28师和第47师的一个旅兵分两路向东固挺进,打探敌人的位置和情况,消除找不到敌人的尴尬境况。经过两日的行军,这两支部队于5月15日抵达桥头江、择龙坑一带,虽然已极为接近红军设伏地点,但得益于群众的支持和军人钢铁般的纪律,这两支部队硬是没有发现一点不对劲,仍然毫无戒备的向前行军。得知这一消息的红军将领们非常高兴,虽然失去了全歼王金钰部的机会,但敌人的分兵同样增加了红军获胜的筹码,于是总前委立刻向各部队发出了《歼击由富田出犯之敌》的命令,正式拉开了战役的序幕。

【行军中的国民党毫无戒心】

在接到命令后,红军各部积极备战,虽然即将到来的胜仗感到兴奋,却仍然安静的在设伏地点等待。与这些守株待兔的红军不同的是,彭德怀麾下的精锐之师——红三军团离开了驻地,当然,他们并非不守军令,而是按照指令趁夜向西南方向迂回,以切断敌人后路。在将士们的不懈努力下,红三军团于5月16日凌晨2点顺利接近富田固坡,经过数个小时的战斗,占据先发优势的红军成功在中午之前拿下了缺少防卫力量的固坡,彻底切断了敌人的退路。在得手后红三军团没有休息,而是立刻掉头向东袭去,打算同其他红军夹击28师和47师第5旅。5月16日上午10点,28师踏入了红军的埋伏圈,全然不知自己步入了死路,突然,山上枪声大作,四面埋伏的红军顺势杀出,将28师彻底击溃,经过5个小时的激战,将其全歼并俘虏师长公秉藩。与此同时,47师的第5旅也遭到了红军的袭击,在红四军和红三军团的夹击下,这个旅也遭到了几乎同样的命运,到5月17日凌晨时分,战斗宣告结束,全旅除3000人被俘外,其余全部被歼灭。

【山区的伏击】

总结

至此,这场开幕戏便圆满落幕,红军除歼灭敌人的先头部队,夺取了富田固坡外,还缴获了电台等重要物资,提高了红军士气的同时,也补充了紧缺的军需物资,虽然取胜以后因为疏忽放跑了乔装成士兵的28师师长公秉藩,但瑕不掩瑜,这次战争的胜利仍是切实的。在这次战役中,我们不能忽视红军统战工作的优秀,毛泽东的兵行险着实际上有着巨大的风险,一旦某个环节出错,红军将万劫不复,但这次红军凭借优秀的军纪,一直等到了局势改变,敌人走到眼前都没有走漏任何风声,才保证了原计划的顺利实施,这对一支非正规军来说非常不容易了,而这,就是毛泽东有胆魄兵行险着的最大原因。

原题:打破二次围剿——毛泽东为何在白云山兵行险招?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