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1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军军官研究淮海战役 最推崇哪一位解放军将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1 09:2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军军官研究淮海战役,最推崇哪一位解放军主将?

波澜壮阔的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

从华野三个纵队暂不过江,集中主力于长江以北打大仗,到“小淮海”以及“大淮海”的战略战役规划,基本上都出自粟裕的构想设计,经毛泽东认可后,以中央军委的名义颁布实施。

淮海战役前后进行3个阶段,连同最早酝酿起源共达8个月,只有粟裕有始有终,有“计划”也有“总结”,不“迟到”也不“早退”,一个阶段都不曾落下地运筹、指挥。

因长时间超负荷连轴运转,野战军前委书记每两个月必须亲自动笔,向毛泽东做一次综合报告的中央规定,分身乏术的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代前委书记粟裕也只得屡屡请求“破例”,推迟上报。正因为此,中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指出,粟裕“圆满地履行了该战役的主要指挥之责”,也就是说,粟裕是淮海战场的主要指挥员。

战役中,粟裕统领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又1个军,以及江淮军区、冀鲁豫军区等地方部队共42万人马,占淮海战役中共军队参战人数的70%,是战场上举足轻重的绝对主力。这场决战共打掉蒋介石55.5万精锐人马,其中,粟裕直接指挥华野打掉了一个国民党军“剿总”前进指挥部,4个兵团,18个军共44.3万人(不含第二阶段,他派出华野5个纵队直接参与围歼黄维兵团的歼灭人数),占全部被歼国民党军总数的80%。

毛泽东对粟裕的出色表现相当满意。

1949年1月淮海战役结束后,他似乎有意考考卫士长李银桥,若有所思地问:这场战役哪个人的功劳大啊?

当李银桥小心斟酌着,说华野粟裕的功劳最大时,毛泽东颇有感触地表示认同,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12年后的1961年9月,毛泽东还念念不忘,往事重提。接见英国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元帅时,他还和并不在场的粟裕“攀”起了老乡,说:“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他也是我们湖南人。”

淮海战役不仅是国内军校必须研究的经典战例,在国外军界也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拥有最强军事实力的美军便如此。

美国陆军上校劳恩·C.爱德华兹近年来发表一篇淮海战役研究的重要文章《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的作战艺术》,后来被翻译发表于《世界军事》2004年第7期。

《世界军事》2004年第七期

劳恩·C.爱德华兹在文中说:“研究淮海战役对美国陆军来讲变得越来越重要。半个多世纪以前,在遥远加国度的一个地面战场上,发生了一场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进程都产生深刻影响的战争。有人认为从现代战争的角度看,淮海战役几乎不具有代表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深入了解淮海战役,对于美国陆军迎接未来战争挑战的意义尤为重大。”

他在研究中最推崇的是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

首先,他认为粟裕发起淮海战役,体现了《孙子兵法》的思想。

劳恩·C.爱德华兹说:“1948年9月24日济南战役结束后,粟裕就向中央军委建议‘乘胜’发动淮海战役。这既体现了解放军‘十大军事原则’的精神,也符合《孙子兵法》中用“势”以达到最佳效果的准则。另一方面,粟裕计划在国民党军防守薄弱的京杭大运河和海州(连云港)之间进行机动作战,与《孙子兵法》中“兵之形避实而击虚”的思想相当吻合。由于解放军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所以他们能够一方面探知对方的部署,另一方面又能隐藏自身的部署与作战意图。而战场上的被动,迫使国民党分散了兵力。粟裕这种在运动作战中制造战机的方法,体现了《孙子兵法》第6章中有关‘实’与‘虚’的思想。除此之外,粟裕在机动作战中还灵活运用孙子的“正奇”理论。孙子认为“凡战者,以正和,以奇胜”,奇与正不是对立排斥的,而是可以互为作用、转化的——‘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在最初的战役构想中,苏北地方武装就被作为“奇”兵,向南面的淮安—淮阴方向运动占领要地,以包围并孤立黄百韬指挥的国民党军第7兵团。同时,作为‘正’兵的华东野战军的主力,沿京杭大运河部署,以阻止国民党部队对苏北地方武装的行动进行干扰,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分割战场,从而使第7兵团最后灰飞烟灭。”

其次,粟裕善于运用运动战。

劳恩·C.爱德华兹说:“中国人民解放军自成立以来,机动(运动战)就一直是他们作战条令的重点部分。长期以来,解放军在兵员数量和火力上都逊色于他们的对手(国民党军及二战期间的日本军队),因此解放军一直依靠运动战来保存自己并寻找战机,并总结出了16字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粟裕在淮海战役中依靠的依然是部队的运动战能力。通过部队的运动战,粟裕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位置,并且赢得了精神上的优势。粟裕相信快速、大范围的运动战,才能确保黄百韬的第7兵团被彻底消灭,而不是依靠强大的火力。”

    第三,粟裕懂得保存自己部队。

劳恩·C.爱德华兹说:“防护力是要保持军队的作战能力,以便让指挥官能在决定性的时间和地点发挥部队最大的力量。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的阻击部队就利用大运河来加强防御。而在徐州东北和西北方的纵队,则利用运动战来迷惑敌人,使国民党军的指挥官不敢派出大量部队来援助第7兵团。另外,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国民党方面根本不能了解到华东野战军向南作战的动向。通过隐蔽、分散运动和夜行军,也让国民党空军的侦察飞机很难侦察。”

第四,粟裕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的作战艺术。

劳恩·C.爱德华兹说:“对于淮海战役的研究,实际上就是要说明什么是作战的艺术,它对作战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淮海战役的复杂性、长时间、大跨度以及战略的重要性,对战役层面的作战艺术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有人会说,粟裕和刘伯承代表的仅是一种有着‘中国特色’的战争方式。也许是,也许不是。但是粟裕、刘伯承和其他解放军指挥官所达到的卓越的作战艺术,确实不能否认。”

   劳恩·C.爱德华兹最后还慎重告诫美军:“如今,美国的海外任务越来越多,美军因此被部署到世界各地。因此了解其他国家军队的历史和军事思想,对于美国来讲就愈发重要。从淮海战役得出的结论无疑意味更深:战争不仅仅是包含技术,而且要求指挥官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在美国陆军正与解放军寻求接触的今天,应当对彼此的优劣之处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