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65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百村民“被贷款”过亿元,谁是操盘的鬼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16:42: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多个村庄的不少村民遭遇了“被贷款”,不少村民名下至少有一笔贷款处于逾期或呆账状态,有的村庄80%村民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因为“被贷款”成了征信“黑户”。据不完全统计,数百名村民被贷款,涉案金额高达上亿元。(新闻来源中国之声)
  向银行贷款一直以来是求婆婆告奶奶的事情,况且银行贷款手续繁琐,签押画字那可以算得上史上最严格的文书机制。然而几百民村民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贷款数亿元,就凭这几个简单的数字可以判断,如果没有内鬼,甚至类似于鬼手这样的高手,单就一般操作员是无法操纵如此大的金额。况且,几百村民的人员众多资料,身份信息又是如何获取的?如果没有多个部门,多个人的联手炮制亦是一个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涉事银行聊城润昌农村商业银行对外通报称:这些小额贷款是原职工张庆文在任职梁堂镇、店子镇支行行长期间,在自身小额贷款审批权限内,利用工作便利条件违规发放了贷款。通过这个通报可以看出涉事的主要人员是由支行行长和客户经理合谋而为,这样回应有点颠覆大众智商。这件事情发生在去年,而银行早在十几年前就实现了信息化。银行发放贷款,其中征信记录在人行,大额贷款要通过上级银行批准资金,小额贷款当日总额不能超过十万,农户小额贷款必须通过征信卡,最高限额是3万元,按此计算需要近乎3000个农户才能完成上亿元的操作,而且不会在短期内完成。就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单个审批金额超过30万元,超出一般农村商业银行的审批权限。一旦超过审批权限,就需要向上级银行申请权限,而这一切行为都会受本行计算机监控中心监控。俗话说蚂蚁搬家,一步一步来,在如此多的环节上,监管为何竟然全部失效?这事情不但诡异而且令人匪夷所思。
  这几年似乎流行“被”字辈,央视焦点访谈在2019年2月25日报道过被老板,现在又出现被贷款,还有什么被上学。无论何种“被”字族统统归向一个重要问题,即公民信息安全。而这一切的“被”字后面却剥离了办事机构的责任,所有问题最终落脚点都指向那些无辜的普通群众,他们无端的承受诚信资讯受损的烦恼,甚至被法院追诉,背负一毛不见的巨额贷款,而那些既得利益者却逍遥法外。在公民信息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各个部门相互独立的裁判机制无疑是在向好人开刀,明显错误,明显不符合事实裁决实际上也是对法律的一种亵渎。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公民信息更趋于数字化。在这个逢事有据的时代,连“我就是我”也需要证明的银行竟然出现如此大的资金漏洞。恐怕不是某个员工违规操作和监管不到位那么简单,盗用公民身份信息是否属于违法?仅仅恢复受害者的征信也恐怕难以抚平受害者的心理裂痕。那些真正获得贷款的又是什么人?追究违规者的法律责任同样也不能放过那些投机取巧着。
  随着社会诚信机制联网化,跨行业化,个人信息越来越重要。维护交易安全,维护群众自身利益不受侵犯本应该是信息采集单位的职责,出了问题,一味的将黑锅甩给那些无辜的群众,无异于给社会诚信的伤口上撒盐。数百村民“被贷款”过亿元,我们在揪出背后的操盘鬼手同时,是否还要反思有关机制和制度设计上的缺陷?

306040698.jpg (5.36 KB, 下载次数: 26)

306040698.jpg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