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微言网

搜索
查看: 6628|回复: 0

别把“儿童车厢”理解成“熊孩子车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30 20: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运开始,不少人已经坐上了回家的列车。最近,一则“铁总回应设儿童车厢”的微博话题引发了热议。原来,不少网友称在火车上遇到“熊孩子”吵闹、跑动很让人头疼,影响了一车厢人休息,连续不断的噪音让人崩溃,于是有网友提议,火车应该单设“儿童车厢”。

过去,媒体呼吁设立“女性车厢”,主要出于对女性的保护,现在要求设立“儿童车厢”,从社交平台上网友的反馈看,不少是出于对孩子的厌恶。这个“儿童车厢”,在不少人心中可能就是所谓的“熊孩子车厢”。

不可否认的是,公共场合有些孩子大喊大叫、跑来跑去,确实让人苦恼,在网络上“熊孩子”也是个热门话题。所以,作为一个妈妈,每次带孩子出行的时候也都战战兢兢,生怕孩子的表现惹得旁人不快。

但实际上,“熊”该怎么定义呢?我知道我的孩子不是什么“天使宝宝”,但也不是所谓的“熊孩子”,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儿童而已。她与无数孩子一样,还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太能理解成人世界的规则。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说“孩子是不可控的”。当我们在欣赏孩子天真烂漫的“雷人雷语”时,是否能想到这与他们令人意外的倔强甚至失控其实是一体两面?同样都源于他们的生理发育特点和对成人世界的陌生。

让一个孩子永远表现出乖巧听话,是成年人对儿童不切实际的幻想。孩子需要教育,也需要包容和理解。即使不谈儿童心理学也该承认,一个不能容忍儿童的社会是狭隘的。一些声称爱孩子的人,只愿意在孩子乖巧的时候逗他三分钟,一旦孩子哭闹就会立刻受不了,还贴上“熊孩子”的标签。一名女大学生在餐馆吃饭时,因为邻桌一个孩童在吵闹,就跑过去踹了一脚,竟然引发了网上的一片叫好。这样的舆论氛围恐怕也是不理性的。

当然,也确实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放任和溺爱,在公共场合缺乏约束,对他人造成困扰。需要明确的是,这样的孩子固然需要教导,家长也需要舆论提醒自己为人父母的义务。但是,因为“熊孩子”的出现,是否就要采取一种隔离性手段呢?这是当深思的。

其实,“儿童车厢”也并非不可行,就像公务舱和头等舱一样,是很常见的定制化服务。关键是设立“儿童车厢”的逻辑起点是什么。是提供适合儿童的车厢设施,并有一定增值服务的自愿选项,还是完全是出于隔离目的,带有强制、半强制性的必选项?不选“儿童车厢”的带娃乘客,在其他车厢是否会遭遇其他乘客的异样眼光?这些也是必须先考虑清楚的。

把“儿童车厢”理解成“熊孩子车厢”,这样的思维可能也是对社会理性的戕害。照此逻辑,如果所谓的“熊孩子”要被隔离,那么,大声打电话的人是不是也要单设一个车厢?外放听音乐、看电视的人是不是也要单设一个车厢?吃泡面、橘子等有气味的食品的人是不是也要单设一个车厢?

一旦隔离,就意味着拒绝对话,但事实上公共场合最需要的就是“对话”。不同的人在同一个空间,在相互交流中理解群己边界,以自我意识为起点认识社会公德,这样的空间对孩子来说也不啻为一所学校。而且包括“熊孩子”在内的诸多话题,其实都是提升社会公德这一大问题下的子命题,是否需要得到这么高规格与特殊的对待呢?要知道,隔离可是最后一招,是穷尽手段后的无奈选项。是否需要使出这招,仍需三思。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