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60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白桦一生里,凝聚着中国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坎坷

[复制链接]

23

主题

23

帖子

502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18:0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月15日凌晨,著名剧作家、诗人白桦在上海去世。这位历经多次运动风波,饱受磨难的老人,至此终于安息。但是,有关他生前经历的种种遭遇,由其作品引发的种种话题并未终结。正如他的一首长诗中用血泪凝结的诗句:“除非是让我死/不,即使是死/我也不会忘记你/我的灵魂会把记忆交给悬崖峭壁/以化石的方式留传后世”。

白桦1930年在河南省信阳出生,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因“胡风案”失去八个月的自由,1958年被打为右派,遭开除党籍、军籍,调到上海八一电影机械厂当钳工。1961年他被调至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任编辑、编剧,1964年二次入伍,调武汉军区话剧团任编剧。“文革”中,白桦在武汉被关押7年,1979年获得平反,恢复党籍,并在武汉军区文化部工作至1985年,期间创作了《今夜星光灿烂》、《曙光》等剧本,之后调入上海作家协会任副主席, 1990年代退休。

从白桦的经历中,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发展的沉重步履,以及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在白桦经历的风波中,影响最大的是“《苦恋》事件”。1977年,白桦在《十月》杂志发表小说《苦恋》,1980年该小说被翻拍为影片《太阳和人》。不料,报告文学刊物《时代的报告》,出版了一期专批《苦恋》的增刊,1981年4月份,《解放军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说《苦恋》否定爱国主义。在批判过程中,胡耀邦找到中国文联及各个协会以及文化部负责人,避免将此搞成一个“批判运动”。从沦为阶下囚到“安然无恙”,时代的进步在白桦经历的风波中明显体现。2013年《十月》杂志创刊35周年时,经过编辑、网络和专家等诸多环节评选,一批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入选,白桦的《苦恋》是其中之一。

生活中为人平和,作品却因为棱角而“惹祸”,历经挫折的白桦对于自己作家使命的承担,对于自己的选择执着不悔。而他的思考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停止。2009年,他花费10年心血的长诗《从秋瑾到林昭》发表,诗人屠岸读后给白桦发来长信。屠岸认为,该诗所代表的是中国知识分子——中国人的最高良知,是人类灵魂的最终颤动。这首诗获得了《诗歌月刊》年度诗人奖。在云南玉溪的颁奖会上,白桦在发言时说,“流了八十年的眼泪,泉水依然涌动,时时还会长歌当哭,这是幸运还是不幸?我以为这是幸运的,因为流淌了八十年的泪水,把我这双眼睛洗涤得像儿童那样明亮。”

尽管白桦觉得自己作为诗人很幸运,并无悔于自己因为文学而遭遇坎坷。但是,今人对于过去这些加诸于白桦身上的横逆,对于发生在白桦这一代文化人身上悲剧无疑需要反思。对于作家的文学创作,动辄得咎的历史悲剧无论如何不能重演了。无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叙事,还是新商业模式创造,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开创,都需要宽容而开放的环境。惟其如此,中国人才能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

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中,无疑也包含着白桦这一批人的重要贡献。正是因为他们以自身观念的文学表达,促使人们对于过去的切肤之痛有了深刻的认知,进而影响了人们对于中国道路的选择。如果说,白桦的遭遇能够让更多的人警醒,并且对未来保持足够的信心,那么他一定会为此感到欣慰,正如他在《一棵枯树的快乐》诗中所说——“本来我就已经很衰老了/已经到了俗话说的风烛残年/请透过我的创口看看我的年轮吧/每一个冬天的后面都有一个春天……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