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73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韩春雨事件,该反思的还有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4 19:3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前,河北科技大学官网首页发布了题为《学校公布学术调查和处理结果》的新闻。结果中称“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同时表示正在退回“基于撤稿论文所获得的科研项目、绩效奖励、荣誉称号、社会任职等”。
  从不少学者的反馈来看,这份结果尚难令人满意。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说:“要么造假要么不造假,哪有主观不主观之分!”诚如斯言,如果没有“主观造假”,难道存在“客观造假”?这仿佛是个“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的命题,“主观造假”也好“客观造假”也好,到底是不是造假?
  韩春雨团队的荣誉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当为其造势时唯恐不够声势浩大,对于韩春雨本人来说,挂上河北“最美教师”称号,就任河北省科协副主席,而同时,其就职的河北科大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曾获河北省发改委批复的经费超过2亿元、包括管理及保障用房及公用配套用房等在内的建设工程项目,该校投入超过2000万元为该中心采购科研仪器;当对其处理时又唯恐不够轻描淡写,用“主观造假”一词来打下擦边球,用“对论文发表所造成的误导表示了歉意”的说法,意思仿佛该事件只是“误导”等。
  无论前后两幅“面孔”呈现怎样的反差,恐怕都缺了点实事求是的态度,都有一股功利主义的气息。当初在缺乏充足论证的情况下,各路资源迫不及待地一拥而上,要将其捧上神坛;现在又诸多细节尚未解释清楚,仿佛就要盖棺定论。
  无论韩春雨团队是否造假,他们都需要深刻反思。回望该团队在2016年5月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的学术成果,一度被称为“诺奖级成果”,却在3个月后遭遇无法重复该论文结果的质疑。即便如此,这本身也并非不可饶恕之事。平心而论,科学探索本身就是个充满错误的过程,一丁点科学成就,都奠基于海量的科学失败之上。韩春雨及其团队也是青年团队,依然有着广阔的空间。
  令人五味杂陈的,是相关单位对学术政绩的急不可耐,导致该事件一度呈现了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因为过多学术体系之外的因素介入,过早的高调拔高,使科学探索在某种程度上变得不容质疑,使正常的同行评议反倒感觉令人难堪,使原本大方承认错误的事变成了需要拿相关单位公信力为其背书的公共事件。
  在韩春雨团队成果遭受质疑没多久,河北某新闻网站甚至刊发了一篇文章——《“科研英雄”背后社会舆论的悲哀》,用非学术语言为韩春雨团队辩护,称“韩春雨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给任何人透露核心技术”,“从一个中国人的身份来看待这件事情,也不应该如此轻易去质疑为民族进步而奋斗的同胞”。这种话,既玷污了科学精神,也轻薄了民族大义。正常的学术讨论,一度变成了这样一副面孔,该反思恐怕不只是韩春雨团队,那些一心只想让科学为政绩镶边、无视求真精神的相关单位,才更应该检讨、反思。
  虽说韩春雨团队的调查和处理结果,仍有可以完善之处,但也不可否认,这大体上回应了社会质疑。可能会有人觉得惋惜,但其实这没什么,相比少一个学术成果,丢掉了科学精神,才是一个社会难以承受的重大损失。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