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71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缓解打车难岂能放纵非法营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7 08:15: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边是乘客的抱怨,一边是司机的无奈。这个闷热的夏天,打车难成了一个死结。更糟糕的是,这可能会成为今后的常态。网约车监管趋严并非个例。近期,上海、大连和哈尔滨等地陆续开展非法客运集中整治。今年4月,上海市交通执法部门针对网约车市场非法客运情况加大执法力度(8月6日界面新闻)。  

打车难卷土重来,俨然成了不少人的集体体验,也引发网友纷纷吐槽。是谁造成了打车难?有人归咎为过度监管。理由是网约车新政施行后,正规网约车锐减,在有的约车平台上,要么显示“附近无可用车辆”,要么提示“排队人数较多,请耐心等待”。故此,一些人呼吁,对非法客运专项治理的行动应该暂缓,乃至叫停;对游走在法律法规边缘的非法网约车应网开一面。甚至有人直言:应该给它们大开绿灯,通过放纵非法营运来缓解打车难。  

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打车难显然存在,但是不能因为打车难了就让黑车重归,就让因不合规而被限制的网约车“东山再起”。如果这样的话,就是对乘客不负责任,对公共安全不负责任,也是对合法合规的网约车不负责任。  

眉毛胡子一把抓,萝卜快了不洗泥。纵容非法运营车辆看似缓解了打车难,但也埋下了隐患,置乘客安全于危机之中。正如几个月前郑州一名空姐搭乘网约车,途中被害。事发后,滴滴平台除了向遇难者家人道歉,还表示,“作为平台辜负了用户的信任,在这件事情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另据报道,此前,深圳24岁女教师钟某深夜搭乘滴滴网约车后,被司机带至偏僻处抢劫杀害。

警方查明发现,涉案杀人司机案发车辆的牌照系临时伪造。使用假冒车牌还能够顺利接单,此案暴露出滴滴在线下审核司机上的种种漏洞。无需继续举例,一个很显然的事实是,如果不依法严管,不健全审核机制,不填补现有漏洞,不约束无资质的网约车,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一方面是打车难,一方面是监管在发力,怎么办?可从两个方面加以调和。其一,网约车平台继续强化内功,最大程度减少盲区。只要企业先自律,公众才能更放心,也更有动力为平台鼓与呼。  

其二,网约车平台要自我加压,公共政策也应保持弹性。一放就乱,一管就死,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城市管理是一门艺术,适当保持弹性,在与民众互动中求得“最大公约数”,与相关企业沟通中达到善政的最大合理性,才能实现双赢。

如果闭门决策或者决策前未真正实现广征民意,不体现遵循民意,那么初衷再良好的政策也难以释放预期效果,甚至出现好心办坏事。故此,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管理者也应该检视一番政策施行以后的得与失、经验与教训。唯有真正总结,放大经验,规避教训,不断完善,网约车新政才能更能经得起推敲,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借用这一表达的逻辑,网约车政策出台后,我们的职能部门也不妨问一问,用户笑没笑,平台笑没笑,公众笑没笑?值得一提的是,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已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继续加快推动网约车合规化的进程”“要多措并举,合力解决(打车难)”。但愿这一表态能够带给民众更多获得感。  

开放的社会呼唤开放的思维,监管与发展并不矛盾,企业自查重要,决策保持弹性也重要,两者并非水火不容。不低估监管者的智慧,也不轻视网约车行业的自净驱动。只要职能部门有诚信集思广益,有手段凝心聚力,再辅以良性的社会互动,打车难这块硬骨头就一定能啃掉。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