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微言网

搜索
查看: 6523|回复: 0

吕禄忽视了吕雉遗嘱中什么重点导致全盘皆输?

[复制链接]

6270

主题

627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942
发表于 2018-5-15 11: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3uaX5mzy7ksHmz0Rpd7&690.jpg


公元前180年7月,吕雉病重。她在弥留之际召集吕氏亲族立下遗嘱:“当年高祖平定天下的时候,曾经和众位大臣约定过‘不姓刘而被封王的人,天下人一起杀掉他’,现在有姓吕的人被封王,很多大臣不服气,我马上就要离世了,皇帝年幼,大臣可能会叛乱,你们一定要抓紧兵权,保卫好皇宫,不要擅离岗位送丧,不要中了别人的埋伏”。在太后吕雉去世一个月之内,掌管北军的赵王吕禄身首分离,吕氏被屠戮殆尽。从吕禄的下场来看,吕雉所托非人。吕禄没有理解这个遗嘱的重点,不具备执行这个遗嘱的能力。


吕禄把这场危机的源头当作是“吕氏封王”,就吕禄本人而言,他并没有野心一定要掌握兵权,一定要被封王。虽然在《史记》中,吕禄被定性为“擅权,欲为乱”,不过同时,太史公描述的关于吕禄的细节又揭示了一个事实,吕禄是个老实人,只要能保住安稳的富贵生活,他就很满足了。他并不愿意和众位大臣和诸侯王兵戎相见。于是,在好友郦商提出来让他交出兵权,众位大臣会放过吕氏一族并保全他们的富贵时,吕禄动心了。吕禄把这个和平协议拿到台面和诸位亲朋商议时,支持和不支持的人相持不下。亲朋中反对这个协议的理由并非是留恋兵权和王位,而是担心交出兵权之后是不是能够善终。由此看,说吕氏族人“擅权,欲为乱”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如果说众多吕氏族人对和平协议将信将疑的话,阅历丰富的吕媭则断定交出兵权之后吕氏族人必然下场悲惨。在吕禄上门汇报和平协议时,最令吕媭绝望的是眼前这个执掌北军的赵王竟然如此天真,明显不能平息即将到来的惊涛骇浪。于是,在赵王吕禄离去后,她把府里的金玉财宝都堆在大厅里分给下人,毕竟这些都是留不住的。


吕禄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为什么吕氏会被封王,似乎这是吕雉为娘家人谋划的特殊福利。吕禄似乎从来没有注意到为什么吕氏封王的事情没有发生在孝惠帝健在的时候,安乐的生活让他忽视了吕氏封王的真相,那个在遗嘱中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四个字:皇帝年幼。吕氏封王的唯一责任就是保护孝惠帝的子孙顺利成年,这也是吕氏全身而退的唯一途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吕雉不惜违背高祖遗训,把她的娘家人往看似荣华富贵的火坑口推。谁能体会吕雉老年丧子欲哭无泪的绝望?谁能体会一个母亲为了儿子的皇位奋战多年,在成功后却因为手段的残虐而让儿子陷于崩溃的复杂心情?


只有深居浅出的张良理解吕雉的处境,并在暮年为吕雉献出最后一计:武装吕氏。这个计策是以年幼的张辟强向众位大臣吹风的方式提出的。


这个计谋背后的逻辑非常清晰:假如皇帝的名分可以震慑住想要篡位的其他皇子(概率极低),吕氏即使由于封王被诛灭,也不会波及皇帝;如果皇帝因为吕氏称王而被其他皇子篡位的话,吕氏封不封王都无关紧要,这就是个和道义无关的力量之争,那为什么不武装吕氏呢?万一成功了呢?


由此,吕氏封王。


可惜,身在赌局之中的赵王吕禄并不理解他的角色和担负的责任,这其实超出了他的眼界和能力。他和其他的族人一样,习惯了在吕雉这颗大树之下乘凉,安享荣华。他怎能相信,在他放弃了北军的指挥权之后,竟然有人敢找借口杀掉小皇帝呢?看清楚所有细节并且能左右结果的,只有陈平。


当张辟强向诸位大臣吹风时,陈平就明白老搭档张良出手了。没有人能在这个时候挑战吕雉和张良的组合。陈平需要的,就是柔韧的耐心,和对周勃适当的提醒。于是,关于吕氏封王的话题被当众讨论时,蒙在鼓里的王陵执意反对,而陈平和周勃则全力支持。在隐忍了多年之后,张良和吕后先后辞世,左右大局的时机终于成熟。


向往安定生活却被赶鸭子上架的吕禄,在朋友的出卖和陈平的算计之下,一步步走向不归路。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