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0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不能质疑“最悲伤作文”?

[复制链接]

890

主题

1293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730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08:37: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因为太感动,所以不容质疑,甚至把质疑简单视为冷血,这不正常。因为孩子遭逢苦难的巨大悲剧性,又把回应视为伤害,这也不正常。

“最悲伤作文”《泪》此前让一些人感动得泪奔。最近,一些人对作文事实的真实性有质疑,“枪手所为”,“文字太干净”,“真是小学四年级的水平吗”,让事情的面貌有了些变化。

也许是这篇短文给人的影响太深,即便有人怀疑,很多人还是愿意相信《泪》的故事是真的,写作也是真的。循此,质疑被指责为人心叵测,不怀好意,甚至被认为这是妖魔化,没人性。

现在很多孩子生活空间很有限,城市如此,乡村、山区更甚。小学生写作文,为什么苦难、悲情的主题常见?为什么一些地方组织的作文比赛,亲人大量去世的情节并不少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活空间和内容都极为有限,除了这些,他们实在不知道还能写什么,甚至,这样写还符合潮流,符合方向。

这也许就是《泪》让一些人有所怀疑的原因。这当然不是说木苦依五木就是这样,而是更深地来看,对《泪》的质疑和回应可以有些客观的认识。

对《泪》的质疑,主要指向文本,不是指向孩子。一些人有感动之外的想法,不是要去伤害木苦依五木,而是对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所呈现的写作有些看法,这跟一事当前,不先察究竟,而是“只管往最坏处想”有区别,也跟不问事情实质一味嘲讽、谩骂、否定有不同。

凉山方面的调查报告,交代了木苦依五木家里的一些情况,也交代了作文发到网上经历的过程,支教教师任中昌也出来说了一些话,说是按照作文的要求,对木苦依五木的作文进行了重新整理,但并没有对文章的字词语句进行过任何修改。这些信息未必是全貌,也未必是假的,以这样的方式来证明感人事实基础的存在,多少也让人唏嘘,甚至不忍,但回应让人多了一些了解,也让人知道感动究竟何所依凭。

因为太感动,所以不容质疑,甚至把质疑简单视为冷血,这不正常。因为孩子遭逢苦难的巨大悲剧性,又把回应视为伤害,这也不正常。质疑主要出自网络,但仍然可以看到,大多数质疑在分寸之内,回应与质疑互动,也不是以攻击的姿态出场,大家对一个孩子,对苦难,并没有冷血无情的指摘。

舆论说了很多,但有一点可能被忽略,即这篇三百字短文到现在已经不只是一篇小孩子的作文了。它被发到网络,成了一个公共事件,最直接的表现是,各网络平台接到的网友捐款超过92万。这篇短文最初呈现在人眼前,是引起感动,现在,它则变为一场有无数人参与的慈善行动。也就是说,这个事件从情感认知变成了社会行动。也许,一篇作文怎么写的,经历了什么过程,并不影响人们表达爱心,付出行动,但它连接道德价值,牵引了社会行动。

有的东西不该一个孩子来背负,比如贫困带来的苦难,比感动更重要的是应得的救助和呵护。有的东西也不应加于一个孩子,比如没有道理的指责和怨尤。但要知道,这个社会无数让人泪奔的故事,里面有多少谎言,留下了多少遗憾。对大多数朴素真挚的人们,既愿一个孩子不受苦难摧折,得到庇佑,也愿发乎本心的社会良知不受侵蚀。文/肖擎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