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8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宁乡人写宁乡人:诸葛亮的继承人——蒋琬

[复制链接]

6270

主题

627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9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 10:0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生于灰汤少有重名

距离宁乡县城40公里的灰汤,风光旖旎,是一块温泉沸腾的宝地。蒋琬(字公琰)就出生在这里。关于他的事迹,《三国志·蜀志》卷十四《蒋琬传》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蜂起,逐鹿中原。经过大搏斗,大淘汰,由群雄割据演变为天下三分之势,持续近百年。三国时代,是龙争虎斗、人才辈出的时代,是英雄豪杰应运而生、叱咤风云的时代。

蒋琬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成长,登上了历史的大舞台。他早年在家乡灰汤读书治学,其家就在今宁乡县灰汤镇。灰汤人民对蒋琬十分怀念。灰汤至今留有他的许多遗迹,如相公桥、相公庙、紫竹林。


《三国志》上说他是零陵湘乡人。因为宁乡在蒋琬出生时并未置县,赤壁之战后,今宁乡一带为刘备所有;公元219年,孙权夺荆州、取长沙、袭杀关羽后改隶孙吴;至吴会稽王太平二年(公元257年)才开始建县,叫新阳县,县治设在长桥(今横市镇);直到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才置宁乡县。

东汉到三国时期,今宁乡、湘乡一带同属荆州。当时的荆州辖七郡117个县邑侯国,宁乡一带主要属长沙郡的临湘县,湘乡一带属零陵郡的湘乡县。灰汤当时属于湘乡,以后才划归宁乡,所以史载蒋琬为湘乡人与蒋琬实属宁乡人并不矛盾。蒋琬的后裔有一支在宁乡繁衍至今,主要居住在宁乡道林蒋家大屋一带,《宁乡县志》曾有记载。


《后汉书·胡广传》“终、贾扬声,亦在弱冠”。汉代终军年十八请缨,贾谊年十八为博士,皆未满二十岁。可见蒋琬是不到二十岁即已出类拔萃,遐迩闻名。

由于才学超群,他“以州书佐随昭烈入蜀”。昭烈,指刘备。书佐,相当于今天的秘书。州,这里指荆州。荆州原属刘表,赤壁大战前,刘备尚无立足之地,寄寓在荆州。刘表死后,曹操袭取荆州。而后刘备、孙权联合抗曹,以弱胜强,遂有决定鼎足三分之势的赤壁之战。

赤壁大战后,孙刘争夺胜利果实,刘备乘机占据战略要地荆州,包括长沙。《三国志》上未写明蒋琬何时到刘备麾下。刘备入川是公元211年冬,赤壁之战发生于208年冬,刘备取武陵、零陵、桂阳、长沙四郡当在公元209年。当时刘备新扩地盘,必然收罗地方贤俊,蒋琬当在此时投归刘备,年约20岁。比诸葛亮小约8岁。

2
曲线露才险被刘备处死

刘备入川,名义上是应刘璋之邀,入川协助抵御张鲁、曹操,实质上是实施诸葛亮《隆中对》中的战略,趁机夺取西川作为战略根据地,所以带了一班很得力的人马入川,蒋琬就是作为人才被选带入川的。

入川后,因职数有限,加上蒋琬资历很浅,刘备便让他到基层锻炼,任广都长(相当于今天的县长)。蒋琬当时很年轻,才识卓异,抱负不凡,肯定不甘于当一个小小的县官。刘备前往巡查时,发现他“众事不理,时又沉醉”,便勃然大怒,要将他处死。


诸葛亮说:“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

诸葛亮实际上讲了三条理由:一是说蒋琬是国家栋梁之材,让他治理百里小县,本来就委屈了他;二是蒋琬的“众事不理”是一种高明的治术,不标榜自己的所谓政绩,重在安民;三说刘备对蒋琬了解不够。

由于刘备一向敬重诸葛亮,所以没有加罪,但还是将蒋琬免了职。


《三国演义》第57回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写的是庞统任耒阳县令的遭遇,与蒋琬在广都的情形极为相似,实际上二人都是卓荦不羁的英才,所以都用了这种“曲线露才”的方法。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只有寥寥数语:“先主(刘备)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可能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移花接木,将蒋琬的事情写成了庞统的故事,以突出庞统的个性。其实《三国志》对蒋琬在广都的记载比《三国演义》对庞统在耒阳的描叙更详细,而《三国演义》对庞统大肆渲染,所以蒋琬的这桩逸事鲜为人知。

3
军政兼治成为孔明最得力心腹和助手

事隔不久,大概由于诸葛亮的荐拔,蒋琬当了什邡令。刘备为汉中王,琬升任尚书郎。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后主刘禅当政,诸葛亮开丞相府,辟蒋琬为东曹掾(相当于办公室主任),举茂才,琬坚决推让,经诸葛亮规劝就职。后任参军(相当于参谋长)。

公元227年,诸葛亮出兵汉中,留蒋琬与长史张裔负责丞相府的工作。公元230年,代替张裔任长史,并任抚军将军,代诸葛亮管理国家政务,并负责北伐大军的后勤供应。“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为蜀军北伐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深得诸葛亮的信任器重。

诸葛亮常赞扬他“托志忠雅”,是能与自己共同辅助大业的得力人才。诸葛亮还暗中上表给后主:“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早已将蒋琬确定为接班人。


4
临危受命出将入相成为中流砥柱

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病逝于北伐前线,年仅54岁。刘备死后,平庸无能的“阿斗”刘禅继位,蜀汉政权全凭诸葛亮支撑,长达13年。诸葛亮逝世时,魏国大军压境,在前线的蜀军将领魏延与杨仪因争权而起内讧,刘禅昏庸,朝内有宦官黄皓等作祟;威望极高的诸葛亮一死,蜀国上下一时张慌无靠。

内忧外患之际,蒋琬临危受命,担任尚书令(相当于国家总理),旋即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出将入相,成为诸葛亮的继承人。

一般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以为诸葛亮的继承人是姜维。其实,《三国志》姜维传记内写得很清楚。诸葛亮死后,姜维任右监军,辅汉将军,“延熙元年,随大将军蒋琬住汉中;琬既迁大司马,以维为司马”。姜维一直由蒋琬领导。

蒋琬死后,费祎继任七年,于公元253年被人刺杀后,姜维才总领蜀国军事。


其实《三国演义》第105回也写得很明白,“遂依孔明遗言,加蒋琬为丞相,大将军,录尚书事”。只因《三国演义》对姜维的征战故事着笔较多,所以使人误会。

蒋琬出将入相,独撑危局,统领军国大事,表现了出色的政治才能。

史载“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上),既无戚(悲伤)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蒋琬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继续北伐,于延熙元年(公元238年)亲率大军屯驻汉中,进军北伐;同时多次联吴抗曹,东西呼应,使魏兵难以入侵。


蒋琬在汉中屯驻六年后,重新调整战略部署。他总结了诸葛亮多次北伐失败的教训,认为川陕一带,道路险阻,粮运艰难,难以成功。于是决定派姜维任凉州刺史,联合羌人,从西部进军包抄长安;一面多造舟船,沿长江东下,由汉水、沔水经湖北、河南方面攻魏;自己将司令部设在涪城,凭借其水陆四通的地理优势东西接应,进一步拓展了北伐的宏图。

因兵力、地理等多种客观原因的制约,蜀国无法扫灭魏国;但由于蒋琬的有力支撑,蜀魏相持多年,魏军无法入侵。蒋琬驻扎涪城三年,公元246年因病逝世。在诸葛亮逝世后,主持军国大政长达13年。琬死后,蜀国形势每况愈下,至公元263年灭亡。

5
虚怀若谷具有超群的宰相器度

蒋琬既有出色的才能,又有高尚的品质,为人虚怀若谷,豁达大度。他的下属杨戏生性简略,蒋琬与他谈论时,常常不回答。有人借此挑拨,说杨戏太傲慢。

琬不为所惑,说“各人的心思如同面貌一样各不相同。当面顺从,背后议论,是古人所反对的。杨戏如果赞同我的意见,又不合他的本心;如果反对我,又当众显出我的不是,所以他就沉默,这正说明他没有歪心”。

蒋琬死后,杨戏不为姜维所容,被废弃。


另一部下杨敏曾在背后讥议蒋琬,说他不及前任(当指诸葛亮)。

有人主张追究杨敏。蒋琬说:“我确实不如前任,不要追究他”。这个人认为即使不惩罚,也还是要责问一下哪些方面不如。蒋琬坚决反对,说“我既然不如前任,就不要去追究他;既然不追究,又还去问什么呢?”

后来杨敏犯法下狱,很多人都担心,认为蒋琬一定会乘机报复,杨敏必死无疑;但蒋琬十分公正,丝毫没有乘机加罪,深得众人赞赏。

杨仪任诸葛亮的相府长史,诸葛亮死时,他临时领兵,为争权将魏延杀掉,实际上成为蒋琬的政治敌手。朝廷追究杨仪的罪责时,有人建议蒋琬将他处死,除掉后患;蒋琬坚决反对,最后只撤了杨仪的职。

诸葛亮死后,杨仪、魏延、费祎、姜维等人都企图或者可能成为继承人,正由于蒋琬气度宽宏,所以独能超群服众。

蒋琬和诸葛亮一样品德高尚,威名远播,令他们的敌人也非常敬佩。魏国大将钟会灭蜀时,到汉中定军山拜祭诸葛亮墓后,又写信给蒋琬的儿子蒋斌,查问蒋琬的墓地,专程到涪城拜祭其陵墓,并予以保护。

蒋琬的儿子蒋斌、蒋显和他的表弟刘敏都很有才能,蒋斌、刘敏成为蜀军的大将。蒋斌、蒋显在蜀国灭亡时牺牲于成都。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