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2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偷偷给贫困生打生活费”,精准资助就看走不走心

[复制链接]

7976

主题

7979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4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3 09:0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科技大学的一项“生活援助计划”,感动了不少网友——原来资助贫困生也可以如此低调、暖心。

据新华视点报道,该校通过监测每个学生的一卡通在食堂的消费情况,进行精准资助,“如果每个月的消费低于200元,就会自动给你打生活费。”这套资助方式,由中科大于2004年在全国高校中首创,从2004年到现在,已经“隐性资助”贫困生4万人次,累计资助金额达600万元。近年来,全国已有多所高校到中科大“取经”。

中科大这套算法起初也有一些漏洞,比如有些女生因为节食瘦身,“故意”低消费。为此中科大对数据统计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网络对新生心理和家庭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建立贫困生数据库,通过细致的情况统计和优化的大数据分析,筛选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的“坏数据”。这套做法,其实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大数据”“精准扶贫”。只不过,中科大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资助贫困大学生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一些学校的做法却无形中暴露了学生的隐私,伤害了学生的尊严。一些学校发放助学金时,让贫困生演讲“比穷”“比惨”,得票高者才能获得助学金;一些地方将资助当作一种政绩,接受资助的大学生还需要配合接受各种采访,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一些高校的贫困生认定工作则显得机械、不讲人情,因为学生买了台笔记本电脑,就取消学生的贫困生资格……

这些伤害学生尊严的资助方式,虽然是为了让资助行动更加公开透明,保证助学金发放的公平公正,但却显得简单、粗暴。它恐怕不是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也不是以最大程度减轻学生经济负担为原则,而只是为了管理的方便。

别林斯基说过,自尊心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粗放的资助方式虽然也能带来帮助,但却会给人的心灵造成冲击甚至是扭曲。保护学生自尊心的资助,无疑才更具制度光芒。

不久前,一篇《复旦博士生自述:一个贫困生的十年》的文章打动了不少人。作者说讲述了自己在还助学贷款时的敏感心态,并总结道“我相信制度是脱贫的最大法宝,就像国家助学贷款这样的政策一样。如果没有国家助学贷款,我现在或许是另外一个人,但恐怕不是我喜欢的那一个。”如何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助学贷款等系列资助政策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既然制度的初衷是温暖的,如何更好实施制度,当然更需要温情和温度。

如何精准施助,让贫困生有尊严的接受资助,真正的考验并不是什么技术难题,更不需要类似中科大才能掌握的高精尖技术,但却是对高校人文关怀和管理水平的检验。说到底,其实就是走不走心。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