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1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部分网友力挺不让座的小伙,到底在表达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5 16:1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又见因让座问题引发的风波。6月30日,上海地铁9号线,一男子拒绝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一位大妈上前劝阻,并引发纠纷。上海轨交公安在事发后介入调查,该男子称当天是去做志愿者,一天下来也很累,所以没有主动让座。(据澎湃新闻)

不主动让座,对老人劝告也无动于衷,还抢夺乘客拍摄的手机……这些关键细节组合在一起,似乎足以刻画出一个自私、蛮横的年轻人形象。但这一次,多数网友却站在了小伙子的一边。

客观而言,自己没座的大妈,提醒下身边有座的年轻小伙为带小孩的妇人让座,也算是热心肠。只是,这仅仅只能是善意提醒,若变成了冷嘲热讽甚至是道德绑架,显然就越界了。再者,在这种情况下,旁人拿着手机来拍摄小伙子,也颇为失当,至少是不礼貌的,也无助于事件的解决。

类似事件屡屡引发舆论聚焦,离不开近年来公共场合让座冲突频繁发生这一背景。此次事件中,拒不让座的小伙子,据其自称是当了一天的志愿者累了,并且一开始也是准备让座的,但由于老人的过度“劝说”,反而激发了逆反心理,索性不让。这种心理倾向,在不少的让座冲突中都客观存在,也再次说明,强制性的道德胁迫,不仅不利于激发道德自觉,还可能反过来削弱社会对“让座”这一道德倡导的认同。

据报道,日本也非常提倡尊老爱幼,但公共场合,却很少发生类似的让座风波,甚至不少老人会主动拒绝他人让座。其中的缘由,除了“怕麻烦别人”的心理深入人心,更在于,在日本老人看来,接受让座即意味着自己服老,承认自己是弱者。这种对比反差,有助于我们更真实地体认让座冲突的根源。

提倡公共场所让座,不管对象是老幼还是病残,其目的都是出自于社会对弱者的照顾原则。但是,一些老人强迫他人为自己让座,所表现出来的,或不仅仅出于自己的弱势身份,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我是老人就必须有座位”。让座的道德前提就此从弱者需要照顾,异化为老人必须享有比一般人更高的“待遇”。反之,不让座,就是不尊重老人。在这种微妙心理之下,让座冲突变得经常化,也就不意外了。

因此也可以说,获得一个被让出的座位,或是一个跳广场舞的篮球场,可能成了部分老人对自己“老人权威”的一种外在确认与补偿。即如这起事件中,老人虽然不是为自己争取座位,但其要求小伙为带小孩的妇人让座,亦是将自己置于一种道德权威的地位,带有一种教育“年轻人”的心理动机。

道德是一定社会环境的产物,让座更不是无条件的道德正确。长期以来,我们接受的是那种不由分说、脱离了具体场景的道德宣教,对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部分老人而言,他们可能理解不了:一个当了一天志愿者的小伙,或者正处于生理期的女孩,也是某种意义上需要座位的“弱者”。

居高临下的道德胁迫,难以生长出真正的道德自觉。为弱者和有需要的人让座,确实应该提倡,但既然是提倡,就应该止于自我道德认同的层次,一旦迈向强制,不仅变味了,也很可能激发逆反心理。这次网友力挺不让座的小伙,在根本上说,其实不是年轻人与老人的群体对立,更不是说否定让座的必要,而是边界日益清晰的现代意义上的道德与权利观,与传统一元化道德观的碰撞。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