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3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打破信息孤岛,才能趟过办证“通天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9 08:0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多不合理的证明,成了老百姓迈不过去的坎儿!因为有‘信息孤岛’的存在,就有滋生这些证明的土壤。”在6月13日召开的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为打通“信息孤岛”定下时间表,今年年内要基本完成国务院部门内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清理工作,明年6月底前统一接入国家共享平台。

从2015年以来,李克强总理连续三年在“放管服”电视电话会议上,专门部署打破“信息孤岛”的工作和任务,直至本次会议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

作为社会治理的必要手段,各种公权力机构开具的证明、发放的证件等,并非完全多余。而公民信息数据的不被泄露、不被商业化,也确实需要明确责任、强化管理。

但是,长期以来,过多、过滥的证明、证件等,却给老百姓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公民个人证明“我妈是我妈”,还是市场主体面临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绘制的“长征万里图”那样的刁难,均让人困惑。前不久爆出的几起派出所怒怼金融机构的个案,就因为道出了民众的心声,而让人大呼痛快。

一些时候,民众为什么走不出“自证”身份的泥淖?除了一些部门仍存在懒政怠政思维、缺乏服务公众的意识之外,也与当下各部门信息分割、不能共享有关。本来,一个部门采集信息之后,理应进入公共平台,以供各类办事机构、政府部门共有共享。然而,许多行政部门却往往热衷于自建封闭的信息系统,导致公民户籍、就业、生育、婚姻、财产等基本信息处于碎片化状态,并形成数不清的信息壁垒。

这些信息壁垒的存在,不仅使得民众疲于奔波,加大了社会的交易成本,也堰塞、抑制了市场的活力与创造力,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财富涌流。

其实,在大数据的时代,信息共享、数据开放并不存在技术上的困难。一方面,行政部门之间的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基于“互联网+政务”思维构建的国家共享平台,完全可以破解这一联通难题;另一方面,在一个扁平化的时代,政务信息也要向社会开放。

比如,有些地方的人社部门已经开通刷脸认证养老金资格,这样的做法远比老人每年去人社局做指纹验证方便得多。再比如,目前民政部门推动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网络也效果明显。据报道,2014年,上海市通过系统信息比对,在17.4万余户次申请保障房的家庭中检出1.7万户不合条件。天津市静海区去年8月份以来,受理新申请低保241户844人,通过核对平台信息反馈有投资情况21户92人,市场主体信息17户77人,房产信息151户583人等,最后对58户124人符合救助条件的给予申报。

可见,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技术,而仍在于政府部门有没有决心、是不是真的立足于服务民众。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少一些权力意识,多一些服务意识,同时也要改变固化的事前审批惯性,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

这实际上意味着政府行政的转型与改革。国务院力推的“放管服”改革,实质是政府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

说到底,信息数据不能成为折腾民众的借口,更不能成为趟不过的“通天河”。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