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1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颜宁的“负气而去”从何而来?

[复制链接]

7976

主题

7979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4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09:2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清华大学教授颜宁将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消息引起各方关注。按照颜宁所说,她之所以做出这个选择,是因为“生怕自己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换一种环境,是为了给自己一些新的压力,刺激自己获得灵感,希望能够在科学上取得新的突破”。

简单地说,这就是个人的一次选择。但对此,有人不相信这么简单,而是根据颜宁之前发表的博文,发现“内幕”似的写出一篇文章——《清华才女颜宁教授为何负气出走普林斯顿》,而犹如其他“内幕帖”一样,这篇文章在微信圈和其他社交媒体上快速传播。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是:颜宁是因为连续两年拿不到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科研项目,负气而去。

很显然,这则内幕帖已经给颜宁本人带来困扰,她在微博上发出“求救”:“万能的微博,请问如何投诉这一类造谣公众号文章?我去不去普林斯顿关基金委什么事?开始不想在微博说这事,是怕帮他传播,只在微信朋友圈第一时间辟谣了一篇类似文章。结果在瑞典一觉醒来,被无数人问这文章是否属实,还属实呢,明明就是莫名其妙,无稽之谈。”

在没有看到颜宁的辟谣文字之前,笔者就觉得这篇流传甚广的“内幕帖”不过是为了炒作博得眼球和点击率的,因为炒作者深刻了解某些吃瓜群众的心态,就是哪怕是极为正常的人才流动,都相信这背后有什么背景、和某某人有矛盾、工作上受到打压等等,于是获得一点信息就无限放大。而这种盛行“阴谋论”、“利益论”的环境,对一名学者的发展来说恰是最不利的。因为任何正常的学术活动都会有人从阴谋、利益角度解读,搅浑水,直至影响学者本人的学术声誉。

只看那篇“负气”文的读者,可能以为颜宁一直受气,但其实,据统计,她在过去10年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达到6项,经费超过800万,就是她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失败的2014年,也获得100万基金的资助(“脱落酸跨膜转运分子机制的研究”)。而任何一个人申请基金项目,失败是很正常的事,在国外,诺贝尔奖获得者申请基金项目不成功的也不鲜见。颜宁只是把2014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失败经历写了出来,作为对失败经历的总结。

不可否认,任何人对于失败都会有一定的沮丧情绪,但要说一名学者仅仅因为两年没有申请成功基金项目就负气而走,也太夸张了。按照这样的逻辑,中国的学界将留不住任何人才!要留住人才,必须是每个优秀学者申请基金,就给他(她),否则就可能“负气而走”。与之对应,考虑到国际学术界申请基金项目的通常规则,大学和科研机构对于这样因一两次申请基金项目不成功就抱怨、不愿意继续干下去的学者,恐怕也不会有好的评价的。

概而言之,这样的“内幕帖”是极为不专业也不负责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篇公众号文章却据此得出中国的科研体制有严重问题、把优秀学者逼迫走了的结论。还有人根据这篇文章,进一步质疑自然科学基金。关注中国的学术环境与生态,这没有问题,可分析中国的科研制度问题,应该基于事实,而不是无事生非、搬弄是非,这并非为中国学术好,反而令中国学者感到畏惧。

理性的舆论环境对于中国学术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这也是我国学术生态的一部分。总体而言,我国社会对学术充满着带有各种因素,包括行政、利益、道德等的非学术评价,这严重干扰学术的发展。这也警示学术界,要建立起具有公信力的学术共同体评价,因为只有学术共同体评价,才能避免学术评价变为行政评价或者舆论评价。在正常的学术环境中,学者的流动是个体的选择,吸引与留住优秀学术人才,依靠的是尊重学者、给学者事业发展空间的学术环境和舆论环境。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