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2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合格网约车转黑车,你怎么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6 08:1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背景:北京网约车新政过渡期进入最后1个月倒计时。记者体验发现,由于网约车平台根据政策对非京牌车的限制,“黑车”市场有抬头趋势。一些“黑车”司机明确表示,自己曾经是开网约车的,但是现在“不好干”了,转而开起“黑车”。高峰时段叫不到网约车,一些市民不得不坐“黑车”。

中国青年报发表任然的观点:“黑车”重新抬头,可以说是市场对网约车政策的一种自发回应。“黑车”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充当着政策“温度计”的作用,由之也展现出不可忽视的治理警示。它说明,人们有着更高质量、更多元的出行需求,而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就业也需要网约车这样的有益补充。相关管理政策的取舍若不能在这两个方面作出足够精准的回应,回避其社会影响,已然难言妥善。网约车被视为一场社会出行方式意义上的变革,也是互联网红利在交通出行领域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可在一些城市高门槛的准入条件下,这场变革的含金量还有多高,恐怕不容乐观。因此,面对“黑车”的抬头趋势,相关部门不能只想着加大执法力度,更有必要对网约车政策加以重新审视,根据过渡期的市场反馈重新估量其给社会带来的综合影响,从而客观评价政策的合理性与可改善空间,这或也是政策预留过渡期的最重要意义所在。

政策制定者八成会觉得,怎么能向“黑车”增长低头?高门槛规范网约车市场,挤出“不合格”的车与人,恰恰是本次网约车政策制定的本意。说到底,这是管理者与某些受众对管理存在方向性的认知差异。甘蔗没有两头甜。门槛低、价格低、供给足、服务好、规范化,在这些理想化的情形中,有些特性是相互矛盾的。很多时候,必须进行取舍。在取舍的过程中,不同的人的想法可能很不相同,这是一些政策引发争议的原因。对管理者而言,规范化是致力的大方向。同时,应当避免“一抓就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还要打破旧有的、饱受诟病的机制(像出租车份子钱、出租车牌照寡头化),以此才能使某些政策的制定摆脱为既得利益者撑腰的质疑。公众也要意识到,规范会约束随意,包括安全、服务等在内的提升会带来成本的增加。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