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大致说了一下华夏民族的由来,今天,我来干一票大的:把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几大人物串联起来,看看史前时代的中国,到底是个什么样? 先复盘一下华夏先民的迁徙,然后引出我们的第一位传说人物——燧人氏。
燧人氏塑像 华夏先民从中亚到蒙古高原后,南下黄河流域的O系成为我们的直系祖先(具体内容看我上一篇文章)。为了纪念他们,我们创造了一个钻木取火的先祖——燧人氏。 燧人氏实际不是一个人,而是最先使用火的那群人;火也不是智人时期才开始使用的,早在一百多万年前的直立人就开始使用火了。所以,燧人氏是华夏先民为了纪念他们在黄河流域的先祖而制造的一种精神寄托。 后来,随着气候变化,史前一次严重的海侵出现了,华北平原,甚至江汉平原、长江下游都被淹没,泰山成为一座孤岛。世界各地也同时遭受着洪水的肆虐,这就是世界各国为什么都有关于史前洪水传说的原因。
史前海侵模拟图 燧人氏的后代被这次海侵分了家。 留在泰山上的创造了后来的大汶口文化,他们的先祖叫——伏羲。 伏羲氏有个妹妹,叫女娲,那是因为大汶口时期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的过渡期,女娲应该是为纪念他们最后一位伟大母亲而创造的,而伏羲,则是父系时代到来的象征。
伏羲、女娲图 燧人氏的另一支后代则被海水赶着上了中国西部高地,如:太行山、华山、燕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先祖——神农氏,也就是炎帝。
炎帝塑像 上燕山的创造了红山文化,他们崇拜巫,后面我们还会提到。 而上太行山和黄土高原的,创造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仰韶文化。 炎帝和伏羲的后裔们快乐地生活在隔绝的土地上,他们的图腾发生了变化。 炎帝后裔靠海的以渔猎为生,所以他们的图腾里有鱼;而不靠海的以采集狩猎和简单农耕为生,他们的图腾里有凶猛的蛇和野猪,这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龙。 而伏羲后裔一开始同样崇拜蛇,但随着泰山孤岛的形成,他们的图腾变成了——鸟。后来,演变为——凤,其代表为少昊。
百鸟之国——少昊图 海侵消退后,炎帝后裔和伏羲后裔又纷纷走下高地,向华北平原推进,最后,他们再一次相遇。而此时,他们早已不再认识彼此,伏羲后裔被称为——东夷;炎帝后裔则被称为——羌。
龙凤斗 大汶口文化比仰韶文化发展要晚,但他们先向父系过渡,拥有更强的战斗力和扩张欲望。 大汶口人不管是文化渗透,还是武力扩张,都胜仰韶人一筹,仰韶人开始向西撤退。 这一时期,就是伏羲后裔击败炎帝后裔占据中原时期,他们共同创造了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的融合文化——龙山文化。龙和凤在这里交融。 而完成这一伟大融合的,就是伏羲后裔——黄帝。 黄帝部落先在阪泉击败了炎帝后裔,又在涿鹿击败了本集团另一大部落——蚩尤,成为龙山文化的最早话事人。 现在来说说这个蚩尤。
蚩尤是伏羲的另一大分支部落,他们走下泰山后,向北发展,到了黄河的下游。注意:当时的黄河是沿着太行山下向北走的,出海口大概在天津,不要想成今天的黄河。 所以,蚩尤和燕山的红山文化有了交融,他们开始信奉巫文化,信仰让他们战斗力变得强大。 学界一直认为蚩尤是东夷集团,应该在东,即山东,甚至偏南,在荆楚,但始终无法解释为什么他和黄帝会跑到几百公里以外的涿鹿去大战,难道有高速不成?又为了什么呢?鄙人认为是基本面分析错了。 黄帝统一了龙山文化,不愧是华夏的人文始祖。
之后,就是什么少昊、颛顼、帝喾、尧、舜时代。直到舜时期,炎帝后裔才强大起来,他们抢了舜的头把交椅,他们的首领叫——禹。这一时期,我们称之为——夏。 夏时,生产力提高,剩余物资出现,私有制萌芽,分配开始不均,原始社会秩序崩溃,家天下的时代逐渐到来。这就是夏启夺位伯益的故事。 所以,要说什么“三皇五帝”,我是这样看的: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禹,多了一帝,随着考古的发现,说不定还会多更多帝。
三皇五帝图 夏虽居于统治地位,但其文化并未渗透到河北和山东,黄帝后裔们继续延续着自己的文化。 而此时,蒙古高原已经发生了剧烈变化,马的驯化已经由中亚通过白匈奴(Q系)传了过来,部分人已经过上了半农耕、半游牧的生活。相对于承载力有限的农耕土地,他们的机动力、生存力更强。中国北方的戎、狄开始形成。 黄帝后裔偏北的一支,似乎比夏更先进入这种生活,他们开始逆袭。同时,青铜时代到来,让他们战斗力爆表,对周边部落构成巨大威胁。 夏后期,少昊后裔从夏手中抢过头把交椅,并迅速席卷整个中原,中国迎来龙山文化后的一个新时代——商。
商文化和龙山文化有着传承关系,又有着很大的不同,这都证明着外来文化的渗透。 商尚鸟,也信巫,用牛祭祀,这反映了他们的多元文化。商的多次迁都反映了北方游牧文化对农耕文化的渗透,商的先民和之前生活在偏北方的蚩尤部落命运何其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