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何大学要办好劳动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洗菜、择菜、切菜、炒菜……跟着食堂师傅学烹饪,或者向同学们“露一手”、分享自己的家乡菜,成为重庆大学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近年来,不少高校把劳动教育和各类实践课程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创新形式、贴近生活,开出不少受学生追捧的“网红课”。
  我国自小学起就开设劳动教育课,大学生已具备基本劳动技能,为何大学还要继续开展劳动教育?作为人的根本实践方式,劳动不仅创造价值,更能实现人的自我发展,是需要终身学习的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作为高校,必须担负起劳动教育的职责使命,把劳动课开足开好,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打牢基础。
  劳动教育不只传授生活技能,更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高校立足自身学科特色和课程体系,构建专业理论和劳动实践相融互促的培养模式,才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重庆大学充分发挥工科优势、深化产教融合,实施“头部企业”工程,将实践中的真问题、真需求融入专业教学和劳动教育。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长了知识、练了本领,提升了综合能力,有助于增强今后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劳动教育既有提升实践能力的作用,也有涵养品德、凝心铸魂的功效。每到寒暑假,各类返乡、助农、调研等实践活动,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乡土、对祖国的热爱,涵养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重庆大学组织学生参与传统助农活动的同时,鼓励学生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帮助乡亲们带货,不仅让学生增加了新的技能,也点燃了学生奉献乡村、投身公益的热情。重庆大学物理学院建设物理探索科技馆,让大学生全流程参与内容讲解、展馆维护、展品设计等工作,在投身公益科普中培养公共意识、奉献精神。做好劳动教育,必须用好社会大课堂,为学生们打开广阔天地。
  在校园文化中营造劳动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行为和品格。重庆大学结合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劳动节、国际志愿者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公益劳动月”“校园集中实践活动日”“厨艺大赛”等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发掘和宣传师生身边的劳动模范,特别是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的事迹,在校园中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文化风尚。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崇尚劳动的浓厚氛围,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尊重和热爱劳动,增进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劳动教育的价值没有削弱,反而更加凸显。高校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才能更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更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冯业栋)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