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2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摆拍式慈善”还要上演多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23 12:2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何勇海
据2月21日《华西都市报》报道,近日,在某短视频平台,一位自媒体博主展示了大凉山一名老人和小女孩的简陋生活环境,称女孩是老人捡来的孤儿,两人相依为命。不少网友看后,纷纷留言想要资助这个家庭。后经当地多名村民确认,此博主的多条视频内容均是“导演”的,其还曾向村里的老人借钱摆拍“发钱”的视频,博主自称“资助”一名老人3000元,但视频拍完后,又收回了2800元。
互联网让做慈善不再拘泥于传统模式,公众参与公益慈善的渠道越来越多、热情越发高涨、氛围越发浓厚,这是一种进步。其中,一些自媒体博主也开始做慈善,这种新的慈善形式,在推动民间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内容真实度、信息可信度难辨等。近年来,以发钱发物仪式为内容拍摄视频或开直播,然后收钱收物走人的事件不时被曝光,相关主播大多是假慈善之名行营销之实。说白了,是滥用受众的爱心和同情心为自己谋私利。
这种“摆拍式慈善”,首先是对农村群众的恶意欺骗。边远地区的百姓确实需要相关部门、机构和社会公益人士的爱心资助,但把他们当成活道具、当成赚取流量的工具,无疑会让他们无比心寒。
其次,“摆拍式慈善”也是对向善的社会风气的无声破坏。如今,一些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推出“互联网+公益”模式,旨在依靠互联网的力量让公益活动获得更多关注、更高信任,从而更高效地筹集更多善款。假慈善横行,很可能会伤及真公益的开展。人们的善心、爱心经不起“摆拍式慈善”的消费,被破坏的社会风气也很难扭转。
此外,视频中很多桥段都并非真实场景,比如祖孙俩住的“破烂小屋”,其实只是放置生产工具的生产用房。如今,包括大凉山在内的诸多地区脱贫成果有目共睹,视频中的不实宣传,破坏了地方形象,也抹黑了当地的发展成效。
对类似主播假慈善真营销行为,有关方面必须严厉打击。目前,凉山州相关部门正在对事件展开调查处置,相关平台也要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一旦发现相关主播有造假行为,应立即采取停播、封号等手段予以处理。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