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杜虎 “西湖边的柳树被换成月季”一事引发全国关注,5月11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岳庙管理处回复说,“我们将在尊重专家、市民等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挑选高度不高、造型优美的柳树进行补种,但新种的柳树需对柳枝进行适当修剪,可能无法一下子有‘杨柳依依’的景观效果,希望大家给柳树一定的生长时间。” 从这段回应看,柳树换月季的进程应该是停歇了。以西湖的关注度而言,尤其是每天成千上万的杭州人敏感于西湖一草一木的变动,管理方也不应该再有虚与委蛇的幻想。老老实实地将柳树补种上,并且努力做好技术维护、虫害防治等,在西湖风景上做加法而不是减法,否则很容易辜负西湖爱好者的期待。 在砍伐西湖柳树的原因上,之前管理方借专家之口给出了看似充分的理由:北山街(断桥东侧至保俶路口)沿湖柳树由于生长在悬铃木(法国梧桐)树冠下面,长期得不到充足光照,出现老化、空洞、“驼背”和严重倾斜的情况,部分柳树存在安全隐患。还说,“在征求植物、遗产专家等意见的基础上”,以显示程序正确。 2021年11月15日拍摄(施工前)更耐人寻味的是,管理方提供数据,本次砍树的范围和数量“约100余米、长势衰败的7棵沿湖柳树”,而且还配出了图片,以证实所谓“被迁移”的柳树长势羸弱。言下之意是,换掉的西湖柳树对景区没什么影响,似乎暗指舆论发生轩然大波有点小题大做。这些解释,似乎完全不理解风波的重点,也没能和人们的担忧同步。 在西湖柳树换月季引发舆情之前,广州也因砍伐珠江岸边大榕树遭到批评。广州有关部门在解释砍树的原因时,也像杭州一样,罗列了大榕树的种种不堪,比如根系破坏地面,气根妨碍通行,树种单一等等。批评者不接受这种说辞,认为砍伐珠江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榕树,破坏了城市风景和气质,市民社会以各种方式表达反对。 广州人通过媒体报道发现,与砍伐江边榕树存在一致性的是,市政园林部门不止在江边这么搞,在老公园人民公园等处也在执行砍伐大榕树的计划,换成无遮挡的草坪,以及大力推广凤凰木等新树种作为行道树。得益于市民的不懈抗议,并且向上转达意见,广州市政部门中止了更换大榕树的总体计划。 2022年5月11日拍摄,移走衰败柳树后种植的月季如果将杭州的事情与广州砍伐榕树风波相比较,就很容易看到关切者的担忧,是忧虑管理方在柳树换月季的背后,试图执行范围更大、也更持久的更替柳树计划。移除保俶山下北山街7棵柳树,是不是仅仅是管理方的试探动作?如果虫害、长势不良等理由成立,西湖东南片“柳浪闻莺”的柳树是不是也会移除? 作为同个系统,杭州西湖管理方不可能不知道广州砍伐榕树风波。舆论就此合理推断,管理方不过是借移除北街柳树来试探风向,如果社会没动静,可能会有下一步更大的动作。现在舆情动静很大,杭州内外反对意见强烈,但管理方解释的只是北山街这段,对于有没有更大的移除计划,还是应该给出更明确的说法。 就此而言,管理方11日的解释说明,更像是应对舆情的一个举动,但有意冷落了杭州内外爱护西湖的民众焦虑。在这种广泛的焦虑中,是不希望管理方轻易颠覆“自古以来”造就西湖名声的代表性树种。如果柳树长势不好,以西湖景区的资源和现时技术,可以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动辄以此为迁移的依据,实在缺乏说服力。 与广州砍伐榕树一事相比,杭州西湖柳树换月季可能只是一个苗头事件,如果管理方及管理方的上级单位真能“尊重市民意见”,就该以此为镜鉴,不仅在认识上承认西湖风景为社会大众共有的文化属性,还要在日常维护中将其当作工作原则来贯彻。对照管理方迄今为止的解释,关切者必将继续察其言观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