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5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暴雨中收费拖车被骂“发国难财”,做好事有好处凭什么不可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23 21:5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 徐媛
近日,河南一挖掘机司机发文称,他在暴雨中为十余名车主拖车,每辆收费50元。一位女车主在拖完车后只给30元,并指责他“趁火打劫”、“发国难财”,扬言要报警。司机为了息事宁人,收下30元,但心中的委屈难平。他认为自己付出了劳动,并未高收费,感叹“好人难做”。
据挖掘车司机的描述,当天他原本只是帮朋友的忙,把车从水深的地方拖到路面上。后来有其他车主恳求帮忙。司机平时拖一次车要价200元,这次看距离比较短,才200多米,操作相对简单,便开价50元。其他车主没说二话,欣然应允。就这样,司机顺利拖了14辆车,总共收费630元(其中一俩老年代步车只给30元)。等到拖第15辆车时,遇到一位比较麻烦的女车主。虽然事先讲好了价格,但女车主只肯给30元,还说他“怎么不去抢钱”,司机的心凉了大半截,给了朋友300元后,便打道回府。忙活了大半天,钱没挣多少,却招了一身骂,郁闷的司机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吐槽,为自己鸣不平。
挖掘机司机在社交平台上的发文截图
挖掘车司机完全有理由感到委屈。平心而论,50元一次的拖车费,并不贵,司机没有趁火打劫,他只是为自己付出的劳动,索取合理的报酬。当时大雨倾盆,司机除了开车之外,还得下车帮车主固定绳子,淋得浑身湿透,连中午饭都没吃。既然出了力气,又帮车主解了燃眉之急,开口收费,光明正大,合情合理,不丢人。倘若他真想借内涝灾难赚快钱,大可以坐地起价,反正车主们并没太多选择,考虑到爱车就泡在水里的潜在损失,即便拖车的价格高出平常许多,也会答应。现在遇到一个凭良心收费的司机,车主们不用承受过高的费用,就能带回爱车,这也算美事一桩了。
可惜,那位女车主的出现,扭转了故事的走向。显然,女车主并不认为挖掘车司机在做好事。或许,在她看来,挖掘车拖个车,不过是举手之劳,给30元就不错了。如果只是价钱上谈不妥,那还是寻常的交易纠纷。但当女司机指责司机说“趁火打劫”、“发国难财”,以报警相威胁时,性质不一样了。这说明,令女司机不满的,不单是价格的不合理,而是她打从心底认为,司机若有心帮人,若想做好事,就应该无偿服务,无条件地付出,尤其是灾难时期,看同胞有难,更要发扬精神。一旦要收费,就是不安好心,就是利用别人的痛苦为自己谋利,就要受到谴责。
毫无疑问,女车主就是在搞道德绑架,她把司机收费便宜的拖车之举,视为特殊时期的一种义务,因而毫无负担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要求司机让渡出自己的利益,来满足她的诉求。而当场持这一观点的人,不只她一个。不然,在司机受了女车主话的刺激,委屈难受地想要回家时,剩下等待拖车的车主,不仅未为司机说话,反而指责他“做人不地道”。
做好事是否能要好处?这个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已经说清楚了。当时,鲁国有政策,若有人出钱赎回在他国做奴隶的同胞,国家可以报销赎金。孔子的学生子贡,出钱赎回很多鲁国人,但不要任何报酬。子贡被誉为大善人,孔子却批评他带了个坏头。在孔子看来,如果人人都像子贡一样,就没人花钱赎回鲁国人。因为那些经济能力有限的人,赎回人后索要回报,就会被贴上不道德的标签。子贡的好心,一下子把道德的标准,提高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结果只会让普通人望“道德”而却步,这不是对道德的发扬,而是对道德的伤害。
同样的道理,如果人人都像新闻中的女车主一样,要求司机分文不取地为她拖车,不免费就会被指责“发国难财”,这样的结果,是没有人愿意出来帮忙拖车,她只能看着车子泡在水中,焦头烂额地计算着潜在的损失。当然,也有人说,司机免费帮忙,事后并不一定会吃亏,总会有车主愿意给辛苦费或感谢费,这才是做好事的正确步骤。可现在司机主动要,性质就不一样了。这样更像是交易,而不是善行。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从人性的角度讲,让做好事的人,获得合理的回报,不羞于开口索要物质上的好处,才能鼓励更多的善行,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在危机时刻,伸出援助之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英雄,自然值得敬佩,但渴望得到物质好处的英雄,同样值得尊重。给英雄利益的刺激、应有的回报,不会让道德变质。相反,动辄拿着道德放大镜拷问英雄的人,才会让好人寒心,让普通人离道德远去,这才是需要警惕的。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