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24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阳毛尖20年改名4次,央媒:改名不是公司治理的灵丹妙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21:2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期,证券市场上的绩优股受到资金青睐,贵州茅台股价连创新高带动白酒上市公司的整体股价集体飙升,令人艳羡。有这么一家港股的上市公司不光是羡慕,还有实际的动作。前两天,港股上市公司信阳毛尖发布公告,董事会建议把“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的中文名称改为“中国国龙茅台集团有限公司”。消息一出股价连续上涨,涨幅超过40%,并迎来了一波市场炒作。
“信阳毛尖”即未来的“国龙茅台”2001年在港交所上市,主营业务为煤化工。算上这回,20年来已经改名四次。最近的一次改名是2018年,更名为“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这个顶着中国名茶旗号的上市公司,茶叶并非公司主营业务。改名后非但没有实现盈利增长,业绩反而不断下滑。公司股价多年来在0.5港元以下徘徊,沦为港股市场上的“仙股”。如今这家公司花8千万港元买下一家白酒销售公司,借此改名贴上“茅台”二字,其“良苦用意”路人也都看得明明白白。
改个好名称,未必能给上市公司带来好名声,更不能保证好的公司业绩和收益。高科技概念火爆的1999年,深锦兴更名为亿安科技;云计算热络的2014年,湘鄂情改名中科云网;互联网金融P2P站上风口的2015年,多伦股份改名匹凸匹。跟风蹭热度式的改名也许带来短暂股价拉升,但喧嚣之后公司业务大多没有实质改变,经营业绩一地鸡毛,最终被投资者抛弃。
上市公司改名成本很低,还能瞬间傍上热点,拉抬股价,很容易成为一些投机取巧耍“小聪明”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良方”。改名终究不是改善和提高现代公司治理的关键,扎实做好做优公司主业,让良好的品牌形象扎根在投资者心中,才是上市公司治理的正道。
央视财经微信公号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