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60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水浇地事件:更要追查粮食去向

[复制链接]

6269

主题

627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9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4 09:22: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污染农田善后,尤其是涉及保障受害村民的经济利益、追回流入市场的被污染农作物、修复被污染土壤等问题更为复杂。

  4月2日,河北省宁晋县县委宣传部、县环保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当地发生的“红水浇地”事件做了情况通报:宁晋当地对涉事化工厂负责人进行了抓捕,开展了水质大排查工作,并表示将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但公众更为关心的“粮食去哪了”却未能予以说明,笔者以为这也是地方政府接下来需要做好的工作。比如,收集已被污染粮食进行检测,并明示有哪些潜存危害;若有,则迅速查明“红水”灌溉粮食的流向,全力追回,并封存未售出的粮食。

  诚然,当地村民把“红水”灌溉种植的粮食销售到市场上是不道德的。如果村民把被污染的粮食全数销毁不流入市场,村民的“损失”谁来赔?

  毕竟种子、化肥农药及人工都是成本投入,粮食如果被销毁,势必将影响当地村民的生活。其实,地下水污染已经使当地村民深受其害,如果因此还断了生计,那岂不是雪上加霜?

  妥善的处理方式应是,地方政府出面评估、论证农田、农作物被污染状况,收购被污染的粮食进行统一销毁,并对被污染的农田进行修复治理,在修复好之前禁止种植农作物。此外,政府还应出台相关补偿方案以保障当地村民的正常生活。

  关闭一个污染工厂,抓捕几个负责人容易,可为污染善后却更为复杂,尤其是涉及保障受害村民的经济利益、追回流入市场的被污染农作物、修复被污染土壤等问题。

  因此,对于污染行为的打击治理,应建立在充分保障农民利益之上,让农民积极参与到污染农田的治理工作中来,进而防止污染农产品流入市场。所以,对于“红水浇地”事件,当地政府不能仅停留在关闭污染源头工作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