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3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融雪盐丢失风波”背后的双重困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8 10:1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不久,由于连日来的降雪,多地路政部门为了做好应急准备,在道路、桥梁等处堆放了融雪用工业盐。可没想到,风波和大雪也一起降临到苏州常熟等华东多个城市——用于融雪的工业盐,丢了。而拿盐的老太太却并不懊悔,也不抗拒讲述整个过程,称“我不识字,没有人管”。(澎湃2月7日)

幸运的是,丢失的融雪盐终于被找到了,至此,这起牵动广大媒体、网络及市民的“全城寻盐”风波似乎也该告一段落,但就此事的影响来讲,处理方案还不应仅仅止于“找到盐”那么简单。因为在其背后,暴露出的是一个科普和普法的双重困境。

应当看到,“融雪盐丢失风波”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公共财物失窃”问题,即便当地派出所已经调查清楚拿盐的人并非惯偷,而是三位老太,但留给人们的疑问和顾虑依旧存在。换句话讲,融雪盐丢失的安全风险,其实远大于道德隐忧。

首先,贪小便宜的心态几乎人人都有,但如何避免这种心态不会产生恶劣后果,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的问题。事实上,融雪盐丢失并非只是个案,在每年的雪季,几乎都会出现类似的状况。也就是说,面对类似问题,需要做的是从源头抓起,广泛宣传关于融雪盐的一些基本常识。

其次,在丢失的过程中,固然存在当地居民素质缺失的原因,但也有相关部门在融雪盐管理上存在漏洞的问题。

当然,针对顺走融雪盐等行为,无论是站在社会道德还是精神文明层面,都应该是解读此事的重心。日常生活中,一些不文明、低素质行为的出现,往往有着复杂的动因,要么是因为养成了贪小便宜的习惯,在一些不为人知的地方就被放大了;要么就是因为被法不责众、法不责老的观念所误导,从而认为自己的行为并不是多大的过错,越来越肆无忌惮。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面对融雪盐一再丢失,既没有必要对顺走盐的人上纲上线,也没有必要以偏概全认为所有人都是这样。只不过,道德的约束终究不能治本,在寻找到丢失的盐的同时,还应该及时做好善后工作,在科普常识和普及法律层面多下功夫,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