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0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口含输液管”呼唤更带温度的诊疗服务

[复制链接]

6269

主题

627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9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5 17:3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账号为“无线徐州”的微博发布了一张照片,感动了很多人。照片中,一个生病的小男孩坐在椅子上输液,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怕药水太冷,对孩子身体不好,用嘴含着输液管捂热,老人就这样在孩子身后默默站了近两个小时。记者了解到,“暖药爷爷”在小孙子打针的3天时间里,一直坚持用嘴为孩子加热药水。(2月3日《都市快报》)

  这件事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其中,不少医生在技术层面对此进行了解读,认为很多注射液一经加热,可能导致药物分解,这位爷爷在不知输注的药品是否可以加热的前提下,就实施了“加热”行动,其做法并不可取。此外,即使想加热,仅凭口含输液管,液体瞬间流过嘴唇,也不起多大作用,这事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其实,不管这样做是否管用,但至少可以说明,这位爷爷希望孙子得到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而这件事之所以被广泛热议,也说明与这位爷爷持相同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的要求通常不高,也许不过是希望看病的环境不那么嘈杂、就医的感受不那么糟糕而已,天气寒冷时输液会让很多人感到不适,这类细微的感受是就医体验的组成部分,不能因事小而忽视。

  看到了这一点,就应该把这事当成针对医疗服务与医院管理方面的一种诉求,不再仅仅当成一个医学技术问题。在服务与管理层面进行反思,通过某些改变,让患者家属不必通过“口含输液管”的方式自行解决问题,而是通过优化服务的方式来满足这类诉求,才是解读此事应该保持的基本高度。

  若能站在这个高度来思考这件事,就会发现,患者家属固然不知道何种药品能够加热,但医务人员对此却十分清楚。事实上,加温输液仪、保温器材和耗材等,在医院里还是比较常见的,在手术室等地方,还有专门给药液加温的加温器。这说明,对可以加热的药品进行适度保温或加温,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应该当成人性化服务的一项内容。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医疗服务处于粗放模式,比如药品多是大包装和“大白丸”,不太考虑患者服药时的感受;门诊是大诊室,住院是大病房,不注重保护隐私;称呼患者不是叫姓名,而是直呼床号等。患者以前能够得到服务已属不易,不敢奢求精细化服务,但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患者对于服务质量与精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服务应该顺应这一趋势。

  可见,这事虽小,却蕴含一定的道理,“小”还与医疗服务所需的精细化相对应。民众热议此事,体现出他们对更带温度的医疗服务的期待,医院最应该思考的,不是患者家属这样做是否可取,而是如何让服务更加精细,更能让患者感受到贴心的温暖。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