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4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芳华》,一个时代的悲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14:17: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芳华》,一个时代的悲歌


      电影《芳华》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在一个特殊时代背景下,文工团里一群青年男女的情感交织与充满变数的人生。
     那是一个让一代人难以忘怀的时代,一个人格分裂的时代。那个时代,连孩子的教育都是扭曲的。还不懂得什么是爱,就要去爱,爱人造的神,爱动乱的国;还不懂得什么是恨,就要寻找对立,划出敌对的阶级,分出人的层次。那是一个不分是非、黑白颠倒的时代。《芳华》所涉及的,是中国从文革的荒唐浑沌走向改革开放初期发生的历史。
    正如影片所述,刘峰是文工团里的“活雷锋”,为人善良热心,乐于助人,是那个已经远去的集体主义时代的楷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即便在那个以奉献为美、以献身集体为荣的时代里,刘峰这个人,由于处处显得没有私欲,以至于成了人们眼中没有烟火气的“圣人”。这种“圣人”身份的定位,让他“高大上”得只剩下利他的义务,以至于在“革命大熔炉里”,一方面使得大家在有困难、有需要的时候,都能第一时间理所当然地想到找他帮忙,另一方面,又没有人真正把他当成自己人,却跟他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尽管刘峰在文工团备受欢迎,但实际上,他仍然处于一个“孤家寡人”般的孤立状态,面对的是畸型的人际关系。
      然而刘峰自己,并非是一个完全没有七情六欲的人。如果说他的做好事还能用善良来解释的话,那么他放弃进修深造机会,情愿留在文工团工作,显然就与自己对林丁丁多年来的倾心爱慕有着直接关系。在一个新旧时代转换的时间节点上,刘峰压抑多年的情火被邓丽君的歌声点燃,以至于鼓起勇气地跟林丁丁表白。然而这样感情本能冲动的表白,却被林丁丁用“惊悚、幻灭、恶心”来形容,一个活雷锋瞬间变成了洪水猛兽,林丁丁也从被爱者变为绝情的举报人。从后来林丁丁嫁给华侨的情节来看,裸现了丁丁原本就是一位爱慕虚荣、追求物质享受的女子,一直以大公无私形象示人的刘峰,应该从来没有被她视为关注对象。这样一位极度“完美”、远离人间烟火的人,怎能突然对自己表现出情欲与兴趣?无怪乎丁丁会感到十分突兀、恐惧与恶心。崇尚集体主义的时代里,需要刘峰这样的“圣人”,而一旦“圣人”落下神坛变成人,他即将遭受的将是比普通人更为残酷的结局。于是等待刘峰的是被审查批判,被调岗改行,被文工团的战友嘲笑、嫌弃,“活雷锋”被覆盖了耻辱的标签,此后的人生遭遇了接蹱而来的不幸。
     如果说刘峰的被孤立,是因为太过遵循那个理想主义信念的话,那么何小萍的被孤立,则是源自集体主义氛围里的求同逻辑。影片中没有详细讲述小萍生身父亲的身份,但显然,父亲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都没能等来“解放”。这里可以看出小萍的父亲跟那些原本就是军政高干的小萍同事的父亲,一定不是同一类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即便在那样一个倡导人人平等的时代里,真正的平等仍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完全践行平等、不断为他人奉献的刘峰被孤立,与渴望与他人平等、渴望赢得一份起码的尊重的何小萍同样被孤立,而这样不公正的境遇,绝对不会发生在那些高干之后的同事身上,即使他们身为高干的父亲已经暂时被打倒。扭曲的时代才会有扭曲的人性,公平正义只能是社会的奢望。
     认真说起来,这部电影没有主角,它只是艺术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众生相,和这众生的遭劫变故。裹挟每个人的时代风向才是唯一的主演,剧中人即是众生的缩影,它演绎了一曲某段历史时期的悲歌。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