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微信公号文《一位92年女生致周鸿祎:别再盯着我们看了》受到较广泛转阅,尽管文章中提到的材料还有待完整的调查核实,但它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水滴直播推销到大量公共场所中,已经将监控画面直播变成“全民监视”,是否涉嫌违法成为极大的疑问。 在水滴直播所展现的运用场景中,餐厅饭馆、健身馆、网吧等大量使用360公司免费提供的摄像头等硬件设施,这些摄像头实时录得的画面直接接入水滴直播平台,任何人都可以无限制地浏览。水滴直播实际上变成了“水滴监视”,直播的性质已经变了。 这种摄像头+直播平台的架设方法被冠以物联网的名义,因为是免费,所以很受中小商家的欢迎,后者也将消费者不知情视作默认、再将默认视作同意,从而将消费者行为一览无余地供应给平台。也就是说,消费者的私人影像先后被无良商家与直播平台“贩卖”两次。 水滴直播的这种手法首先它不等于直播,因为直播主体对于公开传播有着明确的认识,是有意利用;其次它不等于合法的监视,因为影像的录制、查阅、保存游离在公共治安视频监控体系之外。水滴直播的监视化,聪明地利用了两个灰色地带来构建商业模式。 显然,这种以直播为名义的“全民监视”,已经越界了。首先它是一种冒犯,越过了商业伦理的红线;其次,它将消费者的私人行为未经许可公开传播,被摄录者的知情权被“我们是直播不是监控”“进来消费就是默认”等借口一带而过,它面临违法的巨大嫌疑。 在现实场景中,水滴直播在达成“全民监视”上,有意无意地使用了欺骗手段,太多商家为了蝇头小利,也愿意附和。即使有贴“此处有监控”的字样,消费者也会以为是商家内部防盗监控,并不会联想到自己影像会被放在直播平台,更何况大比例商家不会张贴视频告示。 我们都知道公共治安视频大量存在,摄像头数以亿计,但在人们的理解中,是将这些摄像头看作是公权才能设置、检阅及依法使用的监控资料。但是对于非政府行为的监控,仍旧带有强烈的警惕,水滴直播所营造的就相当于民营监视网络,这令人深感不安。 有政府架设的视频监控网,日夜运作,并不代表资本变相架设全民监视摄像头就是顺理成章;“不做亏心事干嘛怕直播”的诡辩,让水滴直播这类监视网络排斥一般消费者的质疑。但或迟或早,这种以直播衍生出来的监视网络,可能会面临大量的公益诉讼。 现代社会,人们的日常行为越来越深地链入网络之中,网络即是人的延伸,导航、点餐、购票、旅行……所有的需求都会被细分为数据,但这并不代表人们对自己的隐私毫不在意,更不代表默认商家平台拿隐私去制作商业模式,水滴直播变成全民监视网络,这画风怎么看都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