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10月13日,网友发帖称其网购的廉价卫生巾打开后侧面区域出现手写的字迹,引发网友热议。 该网友发布的图片显示,卫生巾整体呈白色,表面有压纹,手写的字迹出现在卫生巾的侧面区域,包括一些数字、字母组合以及日期“2022.1.2”和看似名字的文字。 当事人雷同学称,她于9月16日网购了这批卫生巾,用到还剩几片时发现了上述字迹,她已举报涉事店铺,订单截图显示她购买了50片长度为245mm的日用卫生巾,价格为6.24元,且免运费,每片均价一角二分。 10月14日,雷同学接到了平台客服电话。通话录音显示,该名客服致歉并称,将把商家存在的问题上报反馈,同时对店铺开展复核,并会将该商品款项按原支付路径退回至用户账户。涉事商家称将紧急对接工厂进行溯源。(据10月15日红星新闻) 

当事网友供图 卫生巾上为什么会出现手写字,是谁写上去的?为什么写了字的卫生巾还能拿出来卖?令人细思极恐。 卫生巾是女性生理期必备用品,其安全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女性的身心健康,正常的卫生巾生产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消毒程序,生产环境应达到医疗级洁净标准,肯定不可能让人在上面写字。这些手写字像一枚枚刺眼的标签,标记着生产过程中卫生防线的失守。 这样的产品,可能出自手工作坊式的随意操作,甚至可能是二次回收的“翻新产品”。对于直接接触女性私密部位的用品而言,这种“瑕疵”已不是简单的品质问题,而是对消费者健康的极端漠视。 由于该卫生巾的价格确实相当低廉,有网友表示,便宜没好货,甚至调侃说“一个敢卖一个敢买”,这种说法实属本末倒置。价格低不能跟质量低划上等号,更不能成为粗制滥造的借口。价格可以有高中低档,但最基本的安全不能有丝毫打折。 每片一毛二的便宜卫生巾,其购买者可能是学生、低收入群体,或是有大量需求的消费者。她们的选择背后,或许是因为生活窘迫,或许是追求性价比,指责她们“贪便宜”,不就等于认可了价格便宜就能卖假冒伪劣商品了吗?这当然是谬论。 平价商品本应是市场繁荣带来的消费利好,而不应让消费者牺牲基本的健康权益,卫生巾是女性健康保障的必需品,其安全性绝不应该因价格高低而被区别对待。 只要是流向市场的产品,就必须守住安全卫生的“生命线”,女性卫生用品尤其如此。这些带字卫生巾能通过层层环节抵达消费者手中,曝光的不仅是商家的无良,更是监管网络的漏洞。女性卫生用品的生产资质、环境监测、质量检验都应有严格规定,手写字迹如此明显的缺陷都没能查出,那些看不见的卫生指标又如何保证?生产环境是否达标、消毒流程是否合规、质量检测是否缺位,每一个问号指向的,都是所有女性可能面临的健康风险。 近年来,卫生巾行业屡屡曝出质量丑闻,从荧光剂超标到细菌菌落总数不合格,从长度偷工减料到废弃医疗纱布做原料,触目惊心的黑幕,一次次冲击着消费者的信任底线。如果女性在选购最刚需的生理用品时,都要战战兢兢、反复甄别,担惊受怕,这何尝不是对市场诚信的尖锐讽刺? 让所有女性都能用上安全、可靠的卫生巾,不该是遥不可及的奢望,而应是底线要求。它关乎的不仅是女性的健康权益,更是身为女性的基本尊严。 雷同学收到退款,只是维权的第一步。对于问题产品的追溯和处罚,不能止于退款了事。如果经营者故意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理应依法给予消费者三倍赔偿。若消费者因卫生巾质量问题导致身体损害,消费者还可要求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相关损失。 同时,改变不能止于个案的解决,监管部门应当顺藤摸瓜,彻查涉事企业的生产链条,用更严格的监督织密安全网;电商平台需要承担起审核责任,杜绝劣质产品流通;而整个行业更应警醒——哪怕是最便宜的产品,也承载着消费者的信任与健康。每一个价格区间的产品,都要经得起良心和标准的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