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9月,对于中国人,是最不能忘怀的月份。
1931年9月18日,日本炮轰国军东北驻地“北大营”,侵占渖阳,是谓“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在降书上签字投降,中国与同盟国一起赢得最后胜利,中华民国政府订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抗日胜利,代价是中国死伤3500万人,经济损失6000亿美元。
但中国赢得了民心士气,赢得了国家的尊严,赢得了国际的重视。这些“赢得”,是全体中国人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而“全体中国人”中,那个出生于云南省沾益县菱角乡卡朗村,名叫桂涛声的回族青年,可能是第一个吹起“民族起床号”的那个人。
抗日战争第一场大会战是“淞沪保卫战”。“淞”是指吴淞江,“沪”是上海的简称。战役于1937年8月13日爆发,11月26日结束,打了三个半月。当时国家最高负责人蒋介石委员长,为向国际社会显示中国有抗敌的决心,中国军人有拼战的勇气,投入军队75万人,日军投入35万人。是役十分惨烈,根据日本的统计数字,日军死亡1万9164人,受伤约8万人。中方无正式统计,估算伤亡约25万人。但淞沪战役打乱了日本侵华的全盘计划,迟滞了日军的布阵构想,使他们“三月亡华”之梦破灭,而中国因此获得国际的认识、同情和贷款等帮助,得以进行长期抗战。



]不少游客到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追寻历史印迹。(互联网)

在上海作战的数十万国军,奉命全线西撤,准备保卫南京。为掩护大部队撤退,88师师长孙元良命令时任团附的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生谢晋元中校率领一个营,死守上海闸北阵地。当时的那个营只有414人,谢晋元为鼓舞民心士气,自称800人,进入了苏州河边的“四行仓库”。而在外面包围他们的敌人,却有10万人之多。四行仓库是“金城”“中南”“大陆”和“盐业”四家银行合建的一座仓库,是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最坚实的混凝土建筑。谢晋元坦白告诉他的部属,他们是“孤军”,不会有援军,他们都要在此地为国捐躯,他请每一位袍泽都写了遗书。
四行仓库是生死存亡之地,“八百壮士”中自然会有很多感人的英勇事迹。在敌众我寡的激烈战斗之时,一名叫陈树生的敢死队员,看到一股敌人对仓库进行挖洞,准备用弹药爆破,不消灭这些敌寇,就难保住仓库这个阵地。他把手榴弹绑满自己身上,拉起导火索后,从仓库楼上跳下,冲入日寇群中,一声巨响,炸死了约20名日军。
谢晋元壮怀激烈
谢晋元在四行仓库除了和同袍一起写了遗书,自己还写了一首诗:
勇敢杀贼八百兵 抗敌豪情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 说到倭奴气不平
谢晋元不仅是军中英雄,应该也熟读诗书,他的这首诗,就有梁启超的影子。


谢晋元在二战期间,被叛徒出卖,在上海租界牺牲,为抗日殉国。(互联网)

很多上海市民每天齐集苏州河边,向四行仓库守军欢呼致敬,并尽可能地送补给品和慰劳品给他们。
上海是一租借地,到处都挂有外国的旗帜,四行仓库外面,有英国国旗,还有日本的太阳旗。就在守军进入仓库的第三天,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在仓库上头升起,围观市民欢呼致敬,高唱国歌,很多人泣为之下。原来这是上海女童子军杨惠敏,冒险潜入仓库,把旗子送给孤军。她的英勇行为,经新闻报道,激励了全中国的民心士气,坚定了国人抗战到底的决心。
与四行仓库仅一河之隔,有英商上海煤气公司的两个巨型煤气罐,为避免被炮火波及,在各国领事馆及外商的请求下,蒋委员长下令孤军撤退。
谢晋元率军分批撤入公共租界,部队被缴械并遭软禁。上海市民称为“孤军营”。1941年4月24日,孤军营官兵循例在操场早操,有四名士兵迟到,谢晋元治军素严,当场训斥,不料四人早受汪伪政权的诱使,乘谢晋元不备,用短刀向他猛刺,当场殒命,凶手四人被捕,经上海公共租界当局法办,均处死刑。谢晋元出殡,上海10万市民夹道含悲送行。国民政府蒋委员长电唁家属,并追赠谢晋元为陆军少将。
抗日歌曲鼓舞民心
“八百壮士”的英勇行径,感动了远在云南省沾益县菱角乡卡朗村的回族青年桂涛声,他写了一首《歌八百壮士》的歌词,后由夏之秋谱曲,其慷慨激昂,郁沉悲壮,一时传遍万水千山,响彻中国大地。中国不会亡!桂涛声第一个吹响了“民族起床号”。
《歌八百壮士》 作词:桂涛声 作曲:夏之秋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 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 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飘荡…… 八百壮士一条心,十万强敌不敢当。 我们的行动伟烈,我们的气节豪壮, 同胞们,起来,同胞们,起来, 快快赶上战场,拿八百壮士做榜样。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不会亡,不会亡,不会亡……
8月考入曲靖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7年8月在学校担任美术教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从西安到上海复兴中学教书。1950年至1977年,兼任上海音乐协会副主席。其主要作品有《在太行山上》《歌八百壮士》《做棉衣》等,1982年12月因病在上海辞世,终年81岁。

中国对抗日本,论经济基础、军事力量、社会动员,都不及日本,全凭民心士气支撑,其间众多的“抗日歌曲”应是中华民族的纽带,它把天南地北中国人的心“纽”在一起,形成莫之能御的力量。下面是几首比较重要的抗战歌曲,录下全文,供今天的年轻人认识历史。
“九一八事变”东三省被日军占领,由张寒晖作曲作词的《松花江上》,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被日军占领,东北居民的苦楚和对收回失去土地的盼望。
《松花江上》 作词、作曲: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拋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在日寇大举侵华的紧张关头,《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于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中华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全面抗日的烽火。
《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 作词:光未然 作曲:冼星海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冼星海抱病连续创作六天完成的《黄河大合唱》,1939年首演后,立即引起巨大反响。(互联网)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每一个中国人心里都流淌着这条河,以她为主题的合唱曲,对中国人的鞭策与鼓舞,何待多言。
《黄河大合唱》1939年首演,1941年被改写成交响乐合唱,为中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的重要作品。1960年后被改编为《黄河协奏曲》。
还有一首很有名的《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前进!”是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当时几乎人人都能琅琅上口,后在1949年9月27日,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愚人重演了历史
文学艺术常帮助人记忆和解释历史。战争是历史最重要的一部分。描绘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的传记电影《奥本海默》。
奥本海默主持美国“曼哈顿计划”制造出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两地日人死亡24万,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提前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奥本海默终身为此事纠结,常常想到印度教经典里的一句话:“我现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他更是常感到“我们科学家的双手沾满了血。”


中国守军顽强抵抗日军。(互联网)

除了奥本海默的懊丧不安,日本人更是念念不忘广岛和长崎的“原爆”,除了年年纪念祈祷,还不断向世人诉说,这两颗原子弹使24万人死亡的伤痛。生命都是可贵的,广岛、长崎百姓的不幸固使人同情,但日本人忘了吗?根据国际社会经常使用的统计,他们在南京大屠杀30万人,在马尼拉大屠杀10万人,在琉球大屠杀27万人,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大屠杀11万人。在中国战场上,中国军民死亡2500万人以上,其中军队死亡280万人,平民被屠杀2220万人。总计起来,日军在亚洲屠杀的平民超过2300万人,广岛和长崎死亡24万人,两相比较,不成比例。我们不是抱怨日本人死得太少,但是他们不应忘记自己是战争发动者,不应忘记他们杀了多少外国人,而且他们对于受害国家,尤其对于中国,从来只是含混的地表示“遗憾”等等,没有明白“道歉”,更不要说“谢罪”了。原本应深自忏悔的日本人,现在却想重新武装,跟在美国后面神气活现。
他们忘了一句谚语:历史本身并不重演,是愚人重演了历史。
桂涛声(1901-1982)
出生于回族农民家庭,两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自小喜欢音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的带领下,投入抗日宣传。为杂志《战斗》《救中国》撰写稿件,发表抗日宣传文章,开展抗日救亡演讲。创作多首富有鼓动性、战斗性的抗日战歌。创作的歌词、诗作,文如其名,大气磅礴。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