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7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动脉剥离可致命 控制血压是关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口老龄化是主动脉剥离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受访医生建议高危族群,最好每天监测血压,避免从事可能导致血压急剧升高的活动,并记得服用高血压药物,以降低血压和心率。
在运动或非运动时猝死的新闻时有所闻,心血管疾病是造成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血管疾病可分很多种,主动脉剥离(aortic dissection)是其中一种复杂且致死率很高的类型。这种疾病罕见,发病人数却在上升,受访医生认为人口老龄化是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也认为好好控制血压,是高危族群预防主动脉剥离复发最有效的方法。
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的刊物(第45期“Murmurs”)一篇文章写道,该心脏中心每年接诊约40名主动脉剥离患者,虽然这是一种罕见疾病,但患者人数却不断上升,这表明有必要进一步检测血压等风险因素。
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副总裁兼心胸外科高级顾问医生陈廷毅助理教授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人口老龄化是主动脉剥离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他说:“主动脉剥离多发于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已有主动脉扩张、结缔组织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主动脉剥离家族史、主动脉器械(aortic instrumentation)或接受过手术如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m)或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身上。”主动脉器械指的是在外科手术中使用医疗器械和技术介入,操作和/或修复人体主动脉。这类操作可能涉及使用夹钳、缝合器、血管移植物,以及各种用于血管夹闭等的器械。
疼痛分布因撕裂部位不同
主动脉剥离症状大多为突发性剧烈胸痛、背部或腹部疼痛,疼痛的分布会因为撕裂部位而有所不同。
未好好管理的高血压等是主动脉剥离的后天风险因素,先天主要是遗传疾病。陈廷毅医生说遗传因素包括:①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在一项急性主动脉剥离国际登记( International Registry of Aortic Dissection)审查中,40岁以下的患者中有50%患有马方综合征,老年患者中仅有2%。马方综合征患者的组织会出现囊性内侧坏死(cystic medial necrosis);②埃勒斯-当洛斯综合征(Ehlers-Danlos syndrome);③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④二叶主动脉瓣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⑤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陈医生说:“这些都是结缔组织疾病,它们是遗传性疾病。患者体内的组织包括主动脉比一般人更脆弱或更有弹性。这些患者的发病年龄较小,脆弱的主动脉壁更容易被高压下的血液撕裂或剖开。”
只进行升主动脉置换手术
陈廷毅医生指出,主动脉剥离是指主动脉最内层受到损伤,血液在主动脉各层之间流动,迫使主动脉各层分开,通常会造成主动脉大片断裂。涉及升主动脉(ascending aorta ,靠近心脏的部分)的A型主动脉剥离非常危险,50%的患者会在24小时内死亡,近100%的患者会在一周内死亡。
“撕裂范围通常涉及整个主动脉,直至腹部。我们通常只进行升主动脉置换手术,因为置换所有主动脉的手术风险太大。几乎所有病例都存在残余剥离,残余剥离可以进一步延伸到主动脉分支,到达主要器官,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最终破裂。我们需要用药物将收缩压控制在120mmHg以下,以降低剥离动脉瘤(dissecting aneurysm)进一步扩大或延伸的风险。这些患者终生每6到12个月须接受一次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以观察剥离的扩展是否会导致主动脉分支闭塞,或观察薄弱的剥离主动脉是否会扩张导致破裂。”
预防高危族群主动脉剥离复发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陈医生说:“患者须要密切监测(最好每天监测)和控制血压,避免可能导致血压急剧升高的剧烈或紧张活动。他们要记得服用高血压药物。服用的高血压药物应包括β受体阻断剂(beta blockers),以降低血压、心率和血压突然升高。”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