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啸山林
暮春时节,潇湘烟雨迷离,我独坐玉霁亭畔,看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八十一载光阴流转,此地犹闻金戈铁马声。1901年,王甲本将军生于云南富源"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贫瘠之地。其父王甲云曾任滇军师长,幼承庭训,常闻"男儿要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之志。及长,入昆明讲武堂,与朱德、叶剑英等同为第十四期俊杰,淬炼出"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将才。
1937年卢沟晓月惊变,将军拍案而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淞沪会战中,他亲临火线,在吴淞口炮台与敌血战三月,践行了"愿得此身长报国"的誓言。1939年南昌会战,他率部死守修水,创下"一军独挡十万师"的奇迹。最令人称道的是第三次长沙会战,将军布"反八字阵",以三千伤亡歼敌逾万,薛岳司令手书"硬战将军"相赠。常德保卫战时,他亲率尖刀连夜袭敌营,刀光剑影中尽显"黄沙百战穿金甲"的豪迈。
1944年那个血色黎明,将军在军帐中听闻衡阳告急,当即摔碎茶盏:"传我将令,即刻驰援!"九月七日,日军乔装偷袭,将军临危不乱,令军部转移后,自率百名卫士断后。玉霁亭前,弹尽援绝之际,他抽出中正剑长啸:"杀敌报国,正在今日!"据日军《战阵日志》载,这场白刃战"惨烈异常,支那军官持剑连斩我三名勇士"。最终,将军身中三十七弹,仍倚松而立,双目炯炯如生。乡民王老汉含泪说:"将军倒下时,满山杜鹃忽然齐放,红得像血......"
今日重走将军殉国路,但见山口铺青松挺立,恰似将军傲骨。当地八旬老人仍能唱诵:"九月七日秋风寒,将军血战玉霁畔。手枪排里好儿郎,个个都是铁打汉。"1985年,将军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时,其旧部百余人自发集结,在墓前齐诵《满江红》。近年发现的将军家书墨迹未干:"倭寇未灭,何以家为?尔等当以天下为己任。"字字千钧,令人想起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赤忱。
伫立纪念碑前,细雨打湿了"民族魂"三个鎏金大字。八十一年来,多少孩童在此聆听"将军白刃战群寇"的故事,多少游子专程来献一束山花。王甲本将军用生命诠释了"武死战"的气节,他的精神与衡山湘水长存。当和平年代的我们仰望这座血铸的丰碑,更当牢记: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而一个遗忘英雄的民族必将重蹈覆辙。
值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我们呼吁:
一、扩建将军墓园,修建抗日烈士纪念馆,让"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历史永志不忘;
二、两岸同胞共缅先烈,特别是台湾地区的中国国民党同仁,当秉承中山先生"振兴中华"遗志,共同守护民族记忆;
三、将此地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诚既勇兮又以武"的精神代代相传。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愿将军英灵,永佑华夏!愿两岸同胞,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关帖子:
为王甲本将军兴建烈士陵园的倡议书
大义有你
清明时节泪纷纷
志愿者重建抗日将军王甲本墓 九旬战友泣不成声
名将王甲本列首批抗日英烈名录 后人赴湘祭忠魂
宁死不当俘虏:记富源抗日名将王甲本将军
忆抗日名将王甲本:与日寇拼刺刀牺牲级别最高的将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