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信春风唤不回
家寅
近几年的春节期间,东安县人民医院颜芳大妈家里格外喜庆,一群来自各地的年轻人不约而至,欢聚一堂。这套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仅有六十多平米的职工家属宿舍顿时显得十分拥挤, 大家睡沙发、打地铺,满屋欢声笑语,洋溢着温馨,大家都亲切地用“妈妈”称呼颜大妈,向她深情问候和祝福,述说学业、工作和生活,亲情融融,爱意浓浓。这些年轻人与颜芳既无血缘也无业务关系,随着岁月的积淀,形成了亲密无间的大家庭。在这特殊的家庭,是这套毫不起眼的房屋,见证了一些青少年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告别了不幸,走出了迷茫,端正了人生的方向,实现了各自的梦想。颜芳用痴情的坚守和无私的付出,诠释了母爱的博大、心灵的美好和人性的光辉。
颜芳,东安县人民医院一名普通的药剂师,因有英语专长,有曾经从事代课教学的经历,对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有独到的理解,多年来,除了敬业,她特别关注家庭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把帮教后进和问题学生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几乎耗尽了自己的全部。
( 一)
小强(化名),娄底市人,1991年出生,从小聪明、要强,由于父母离异,姐姐早嫁,缺失了亲情温暖的他厌恶家庭,无心读书,16岁初中在读时便辍学外出打工,孤独漂泊。
2008年,颜芳无意中一个拨错的电话号码打到了小强的手机上,小强接听时发现是一个陌生的女声,回话很不礼貌并很快挂断电话。为人谦虚真诚的的颜芳事后发短信向对方道歉,后来电话交流,竟成了一段佳话的机缘。颜芳十分同情小强的经历,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决心全方位帮助,确定了长远的培养计划。她与小强热心沟通,消除了心理障碍,彼此有了信任,成了忘年知己。第二年暑假,她把小强接到家里,做到零距离接触,面对面直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在共同的生活中,小强深深感受到颜大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殷切的期望,愉快接受了大妈的劝说,戒掉了抽烟嚼槟榔的不良嗜好,并听从颜大妈的安排,在县职业培养学校完成初中文化学习后,到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护理专业,学习期间,他主动克服世俗观念,把医学事业、民众的需求和自己的人生价值连在一起,毅然选择了男护士专业。实习时,从细微处做起,按高标准操作,待病人为亲人,视责任为至上,赢得了同事和病友们一致好评。毕业后,分配在某县人民医院外科手术室工作。
颜大妈对自己的关爱,小强终生难忘,感恩不尽。 在遭受家庭变故时,颜大妈送来了安慰。当患病时,颜大妈赶来看望,一定要送他去医院治疗。是她千方百计疏通关系,让小强有了读书的机会。在校期间,颜大妈多次请事假,不顾晕车呕吐,赶到学校陪读。为帮助寻回母爱,她陪同小强千里迢迢到岳阳与生母见面。为满足驾驶汽车的心愿,她送小强去驾校学车并拿到了驾照。一连8年,颜大妈始终把小强视同己出,呕心沥血倾情呵护,毫无保留包干培养,只有小强才能全部理解,感动至深,他多次对朋友动情地说:我一生没有任何理由不从心底尊她为“妈妈”!
( 二)
陈亮(化名),男,湖南东安人。当年父亲在新疆当兵,1984年陈亮出生于某建设兵团,在那里度过了童年,读完了小学和初一。父母的一段阴差阳错的婚姻,充满了猜忌和暴力,陈亮在这没有父慈母爱的家庭里长大,性格孤傲叛逆,行为顽劣横蛮。父母离婚后不久,父亲再婚,陈亮再次失望,不仅仇恨父亲,还断然拒绝后母,多次无端激怒要与后母拼命。为避免发生悲剧,1999年陈亮初二时被送回东安,托付给叔父照看,陈亮被转学到东安一所中学。在同样离婚的叔父家,陈亮受不到管束,行为更加放任,与社会上一些小混混搅成一团,说谎、逃学、旷课、玩电游、对抗老师成了常事,甚至拉队伍打群架,身上留下了20多厘米长的伤疤。学校班主任为改变陈亮绞尽了脑汁,然而他依然我行我素,“问题学生”成了他的代名词,班主任不堪忍受被问责、扣奖金、损声誉的连累,给陈亮做出了“将来不是土匪就是杀人犯”的绝对结论,学校为必须开除陈亮下定了决心。
颜芳的独生女儿与陈亮同在一所学校读书,放学回家说起学校的新鲜事,颜芳第一次听到了陈亮的事情,竟怦然心动,执意要女儿邀请陈亮参加家里的同学聚会。她要亲自了解“问题学生”究竟有什么“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学生有了“问题”。由于颜芳擅长英语,非常支持女儿在自己家里办英语会话沙龙,女儿以学姐的名义邀请陈亮参加他的生日Party,侧重于情感慰籍,一连几个周末的活动,颜芳彻底放下长辈的身份,一边与大家娱乐在一起,一边辅导学习英语,一边有意识地观察陈亮的言行从细微处观察发现他的正能量,发现陈亮学习偏科 ,但他的普通话和语文特别优秀,多次表示决心要争取进步,做到各学科齐并进。他长相帅气,想当播音主持,爱好运动,有一股不甘人后的劲头。他到小吃店吃米线看电视他特别守规矩讲礼貌,她把陈亮这些表现都当作不可多得的亮点。鼓励他复读了初中三年级,让成长进步的积极因素得到最大化发挥。她认为,每一个学生从出生到学校,其本质都是善良的,上进的,无辜的。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发生偏差,那一定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出现了问题。要是学校把认为落后的学生动辄推向社会,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做法,常说只落后的教师,没有落后的学生,教育培养好每一个未成年的在读学生,是学校和教师的天职,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是最大的残忍,也是对教育自身莫大的讽刺。要是学生个个天生优秀,那么学校教书育人的意义和责任在哪里?
一天深夜,聚会的同学都己散去,陈亮在门外突然饮泣不止,颜芳关切询问原因,未想陈亮猛地跪在颜芳脚下,失声痛哭:阿姨,我想妈妈了!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毫无矫情地哭妈妈, 直接戳到了颜芳灵魂最柔软的地方,她陪着陈亮流泪。她早为人母,意识到母爱和家庭温暖是孩子最大的需求。顔芳自责地看到,陈亮对她的关爱还不 能完全代替他亲生的父母。为打开情感上流浪儿的心结,让孩子体会完整的母爱,颜芳为陈亮准备了一笔资金,让他踏上了寻母的征程,终于满足了陈亮的心愿。此后,他与颜芳再也不存在距离。看来,她与陈亮虽无家长的名份,却要尽母亲的责任 。
听说学校执意要开除陈亮,急得颜芳连忙赶到学校,找到校长、教务主任和班主任,苦苦要求学校改变决定,让陈亮有个改进错误的机会。为表示决心,她以代理家长的名义向学校书面保证,她坚信自己的信念,也坚信陈亮会憣然自新。然而没有多久,陈亮重复了先前的错误,学校又一次作出了开除的决定。当时陈亮父亲已身患绝症,一年后去世,他精神几乎崩溃,十分悲观,索性破罐破摔。看到陈亮的不幸,颜芳并不灰心,她想陈亮有反复是意料中的正常事,只有改善方法倾注热情,不信春风唤不回!她毫不犹豫地再一次向学校立下保证书,同时托付关系花一代价把陈亮的户口迁入她工作的医院。她不厌其烦与他谈心、开导他,要他认识思想的误区,用包容、关爱原谅他的过错,让他看到进步的希望,同时用古今励志典范适时鼓励,对他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真诚所至,金石为开。陈亮终于拾回了信心,他振作起来,立下誓言,决不辜负颜阿姨的一片苦心。从此以后,他戒掉了抽烟,远离了网吧,断交了损友,善待了师长,以加倍的努力恶补了落下的课程,各科成绩节节上升,操行表现判若两人,让老师和同学们无不刮目相看,感到惊讶!
后来,陈亮以不俗的成绩考上了他心仪的浙江传媒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嘉定区某电视台就业,专职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现已落户上海。他工作出色,摄影作品多次获奖。在颜芳的张罗下,陈亮已与他心爱的姑娘喜结伉俪。
( 三)
自2002年起,顔芳先后帮教后进和经济困难的学生有一大群,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一对一的方法,像是一个多年级多学科复式班的优秀班主任,又像是关怀备至严慈有度的全职妈妈,更像是位号脉精准擅长医术的心理医生,配“剂”有方,“药”到“病”除,不仅让孩子们个个成人,还让他们个个成才。
唐雄,出生在东安大庙口农村,天资聪颖,学习成绩很好。来县城上高中,后考取湖南中医学院研究生,现在株州某大医院任专家; 唐明敏,家在东安塘复,长沙医学院毕业,现在永州某医院工作;冷泉江,东安紫云人,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现在北京开公司;唐洪安,毕业于永州职业学院,现在某医院手术室当护士;唐超龙,新宁人,毕业于永州职业学院;周兴,东安人,考取公务员,现在东安芦洪市政府工作;唐敏,零陵师专毕业,现在东安大江口中学教书……,这些修成“正果”的当年学子,有的是留守少年,缺失的是家庭亲情温暖,心理扭曲;有的父亲患有重病,靠母亲拾荒补贴家用,经济困难造成随时辍学的可能;有的痴迷网吧,荒废学业;有的情陷早恋,难以自拔;有的经不起各种诱惑,随时可能失足在歧途; 有的莫名悲观自甘落后,自暴自弃……。颜芳通过女儿提供的信息,分别找到这些孩子,犹如找回了失而复得的儿女,疼爱有加,同时又为孩子们的不幸而痛心,她横下一条心,认定一个目标,她要孩子们都有一个理想的人生,一个也不能少!
在颜芳的爱心历程中,尽管有当教师的爱人的支持和配合,有女儿的理解和参与,但是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她用百折不回的坚韧和挑战极限的决心去承受、去化解、去超越。要从实处帮助这些孩子,必然要不菲的付出。她与爱人的薪水,除了居家开销和女儿美术专业大本的花费,已是捉襟见肘,并无多少结余。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她节衣缩食不改初心,习惯了囊中如洗菜常赊的窘迫。对无力交学费的寒门孩子,她在尽力资助的同时,去学校请求减免、缓交照顾,争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还说服孩子的亲友们伸出援手。她有自己的工作,敬业是她的常态,同时关照多名孩子,难免与工作时间发生矛盾,于是她宁愿多上业务量较少但别人不喜欢的晚班,这样既可以利用白天休息时间为孩子忙乎,还能做到在药房上班时与孩子谈心,辅导英语。十几年来,身材娇小的她放弃了自己溜冰、武术、郊游等爱好,从来没有属于自己的节假日,只见她全天候忙碌不休,却从不知疲惫。人们不知就里,都以为是为她自己的三亲六眷奔忙,也有人误会她在从事什么不光明的第二职业,甚至有孩子的亲人不相信世上有这样的好人,怀疑她家就是传销窝点。
让人感叹的是,在颜芳看来,母爱是无须理由的,帮教这些需要帮教的孩子,也无须任何解释。这就是母爱。母爱的本能和使命,唯有如同生命乳汁毫无保留的付出,永远不要回报。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在这十几年里,为孩子全力以赴,却始终低调,从不张扬,一直拒绝媒体采访和炒作,最害怕由此影响孩子们的平静的生活。她认为,所有的孩子们都有人格尊严,有他私密的领地,都应得到尊重和保护。
为孩子献身,对未来负责,为社会造福,才是人的最高境界。
让穹顶之下所有的孩子共享蓝天,共沐阳光,成人成才,这是颜芳最大的愿望,为了这愿望,颜芳仍在路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