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7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中小学生减负需全社会共同发力

[复制链接]

6269

主题

627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9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3 10:4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一层新闻发布厅召开,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小学生减负提问时表示,中小学生减负确实是个大难题,但为了孩子们,我们别再仅仅是坐而论道,而应以真抓实干的精神,起而行之、迎难而上,一座一座地搬走年幼孩子们本不该承受的重负之山,让他们真正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成才。

在发布会上,王国庆公布了一组数据:从1951年到2017年国家围绕中小学生的减负出台过几十份文件。但恰如古诗云:“一山放过一山拦”,几十年喊减负,有些地方孩子们的书包越喊越沉,课外负担越喊越重,睡眠和休息的时间越喊越少。也有数据显示,我们国家中小学生每天课外写作业的时间是2.82小时,时长已经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将近3倍。

这样一组数据,既是对“中小学生减负确实是个大难题”这个判断的证实,更让当下讨论相关话题的人们倍感尴尬。都说减负是好事,都在为减负出谋划策,也制定了很多措施,几十年过去了,结果却是孩子们的负担在一片减负的声浪中越减越重。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就在两会前夕,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出现了很多首次提出的措施,舆论称为“史无前例”。其要点有二,一是管住培训机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等被界定为越轨行为,要求严厉禁止;二是管住中小学教师,针对“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明显有污师德的行为,要求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

管住培训机构、中小学教师,当然是正确的。长期以来,在减负与反减负的对峙中,这两者实际已形成了一条利益链。破除这条利益链需要严管,也需要另一些措施。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完善中小学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同样可视为减负中的重要一环,因为一个体面、有尊严的职业才可能被行业中人所看重和爱惜。

通常说为中小学生减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种复杂性体现在除了培训机构、教师和学校,还存在家庭、教育部门乃至社会等另外一些变量。在教育部“史上最严”的减负通知发布之后,南都展开了一项网络调查。调查显示,近八成受访者称孩子参加过课外辅导,而主要原因则是两个,“孩子身边很多同学都去了,不参加怕掉队”,“为了升学,无奈参加”。

一个曾经信誓旦旦要给孩子减负的家长,很可能就是把孩子送进培训班的一员。这一现象反映出什么样的大众心理和社会现实?在批评者看来,家长对教育过于功利的态度需要改变,但家长们面对这种批评却可能会抱以苦笑:要上一所好高中、一所名牌大学,还能不功利?

2017年,作为全国两大试点省市之一,上海开始实施全新的高考方案,以“两依据、一参考”为核心的新高考,预示着未来考试招生制度将发生“质”的变化。有专家表示,上海中小学生减负正迎来绝佳时机。此论之所以能够成立,就因为高考向来是中国教育的指挥棒,假若通过高考的改革发出“死拼分数的时代已经过去”这样一个信号,家长的心理、学校的态度是否也会随之而改变?

培训机构、教师、学校、教育部门、家长、社会……对“减负”负有责任的名单看来可以拉得很长,这应该正是王国庆在新闻发布会上一再呼吁“别再仅仅是坐而论道”、期盼“综合施策、全社会共同发力”的根本原因。

为中小学生减负,这是为了国家的未来,是告别坐而论道起而实行的时候了。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