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最近进行的充电宝质量抽查表明,市场上确实存在着不少质量低劣、安全性能很低的产品。日前,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17年广东省移动电源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公告,结果显示,80批次充电宝产品当中,29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发现率高达36.3%。检测发现,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重力冲击和阻燃要求两个方面。(2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 充电宝质量问题引发的事故频发,如就在今年的2月25日,南方航空一趟从广州飞往上海的航班在乘客登机过程中,一旅客所携行李在行李架内冒烟并出现明火,根据南航官方公布消息,事发原因为旅客所携带充电宝冒烟并着火,事发时充电宝未在使用状态。2月3日,广州地铁也发生起因充电宝突然冒烟着火的事故。充电宝成了“充电爆”,成了危害社会的“定时炸弹”,原因就在于充电宝市场上存在不少质量低劣、安全性能很低的产品。 充电宝市场混乱,充电宝容易着火甚至爆炸,具体原因在于外壳阻燃能力不行,一些充电宝企业号称产品应用多重防护,实际上阻燃能力有限。而容量虚标现象在充电宝行业中也非常常见,不少充电宝标称容量是1万到3万毫安时,但是实际测出来的结果往往低于该数据,有的甚至不到五千。 充电宝市场混乱,与行业缺乏规范有关。据了解,充电宝市场存在恶性价格战、产品严重同质化、假冒伪劣等乱象。虽然早在2015年,国内首个移动电源国家强制标准《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正式实施,但标准实施三年来,充电宝市场的混乱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不像手机行业,充电宝属于较低端的电子产品,所以有很多小企业也参与其中大捞一把,引发行业的恶性循环。 充电宝市场混乱,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还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对此,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要能抬高行业门槛,严把准入关,要严查不合格产品,杜绝不合格产品混入市场,对于生产不合格产品的企业,要能加大惩戒力度。充电宝市场混乱,折射了相关部门的执法缺位、监管缺位。不能只等行业自律,更需要各地监管部门能够尽好监管职责,加强对充电宝市场的“他律”。别再让不合格充电宝流入市场成为社会的“定时炸弹”,这应是对监管者的底线要求,考验的是监管者的最基本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