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下发《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要求即日起各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一律不得新批设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禁止新增批小额贷款公司跨区经营。 此次禁令出台的原因,是现金贷业务不断蔓延。现金贷是小额现金贷款业务的简称,具有借还款方式方便灵活、快速到账等特点。近年来,现金贷作为消费金融一个重要业务强势崛起。据统计,截至9月底,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000多家,贷款余额近万亿元。 现金贷虽然在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刺激消费等方面发挥了一些积极作用,但这项业务也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近期,在暴利的诱惑下,网络现金贷有愈演愈烈之势,互联网金融平台、互联网公司、上市公司等市场主体,甚至是高利贷钱庄、炒房客等投机者,纷纷涌入现金贷产业链。形形色色网络小贷公司背后的金主是银行、信托等正规金融机构,但小贷公司做的却是游走于灰色地带的高息贷款业务,这让金融机构面临无法自控的市场风险及政策监管风险。 另外,网络现金贷的客户,主要是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学生和低收入者。这些还款能力较弱人群,在现金贷的怂恿下愉快地进行提前消费,最终却只能让放贷者把自己榨干。不断做大的现金贷,为金融行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埋下了诸多风险点。 现金贷不仅易诱发金融风险,而且已成为藏污纳垢之地,相关经营活动中广泛存在的高利贷、暴力催收等社会丑恶现象层出不穷。年利率不得超过36%,是法律规定的贷款利率红线。然而,目前各种现金贷平台却以信息审核费、管理费、服务费等名义,通过设置各种隐性收费轻松规避利率上限。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比较知名的网络现金贷产品,平均利率高达150%左右,最高者利率甚至达到近600%。 现金贷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放贷“不挑人”,漫天撒饵,愿者上钩。“闪电借款”、“极速到账”之类诱人的现金贷广告语,不时出现在电脑和手机屏幕上,引无数囊中羞涩者竞折腰。然而,放贷者的最终目的是要赚取超额利润,放贷“不挑人”的一个必然后果就是暴力野蛮催收。近年,随着现金贷泛滥,不断出现借贷者因欠下巨额债务被逼得走投无路而自杀的不幸事件。还有一些在校女大学生为从网络借贷平台借款,以裸照为抵押而卷入“裸条借贷”,甚至已形成一条包括其他性质违法犯罪活动的灰色产业链。 现金贷乱象丛生,也让诈骗分子有机可乘。借现金贷名义而产生的“陷阱贷”、“套路贷”,成为非法小额贷款公司的犯罪手段。一些被害人原本只想借款几千或几万元,但犯罪人员采取拒接电话、“失踪”等方式,让被害人在约定期限内无法还款,最终被迫“违约”而损失巨额财产甚至是价值数百万元的房产。 虽然不能认为现金贷就是网络高利贷,不能将现金贷一刀切地禁止,但是现金贷无疑应面临更为全面和严厉的监管。此次有关部门踩了“急刹车”——停止新批设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此举很有必要。新监管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当前互联网金融整治专项行动重点已从P2P借贷转向了网络现金贷等新的热点问题。 对所有从事现金贷的市场主体,都必须实施穿透式监管,严格禁止暴力催收等违法活动,严格实行36%的利率红线。严厉监管很可能让多数现金贷平台倒闭,但唯有如此,能存活下去的企业才是具有强大技术和资金的平台,只有这样的现金贷才是有利于民生,值得肯定的良性金融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