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标题: 滥用末位淘汰制是管理者无知的表现 [打印本页]

作者: 何琴    时间: 2017-6-29 08:47
标题: 滥用末位淘汰制是管理者无知的表现

《第八次全国法院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会议(民事部分)纪要》第29条明确:“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限内通过‘末位淘汰’或‘竞争上岗’等形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请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支付赔偿金。”最高法在这个时候就“末位淘汰”再次重申,说明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末位淘汰”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末位淘汰制”于上世纪末传入国内,一度曾在国内企业中流行,随后即告沉寂,最近又有流行的苗头。目前,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一些企业“订单”减少,利润下降,出现冗员现象。某些企业为保自身利益,再次推行末位淘汰制度,借机达到“合理化”裁员的目的。

国资委研究中心廖义全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滥用末位淘汰制是管理者一种无知的表现,既没有理性也没有智慧内涵。企业建立任何一项规章制度,都必须引入科学化的制度化管理,消除管理者的主观随意性,最终达到激励职工,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滥用“末位淘汰”,不仅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甚至侵犯员工的合法权益。可谓,既不厚道又涉嫌违法,其结果必然得不偿失。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1971年6月成立,成立时仅有4架飞机、70多名员工。刚成立不久就被两家竞争对手以违反《民用航空法》和《航空管制法》告上法庭。官司打了4年,虽然西南航空最终胜诉,但已是元气大伤。当时西南航空管理层一致认为,要想摆脱眼前困境,要么卖掉一架飞机,要么裁减部分人员。员工们得知消息后,个个人心惶惶,认为公司不可能卖掉用来赚钱的飞机。在一片主张裁员声中,只有总裁凯莱赫不同意。凯莱赫说:“员工才是公司最大的财富,减少一架飞机的损失可以通过提高其他飞机的利用率来弥补,但员工丧失了工作热情和安全感,是什么都弥补不了的。”最终,西南航空不仅没有裁员,还给员工提高了薪水。此后,员工对公司更加忠心,把原需一个多小时的工作缩短到了30分钟,飞机滞留机场的时间短了,飞行班次增加了,公司逐渐扭亏为盈。如今,西南航空已成为美国第二大航空公司,连续30多年保持利润增长,尤其9·11事件后,各大航空公司都面临困境,只有西南航空公司例外。

末位淘汰制度与现代管理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背道而驰。“以人为本”提倡的是尊重人性,努力创造一种宽松、信任的环境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而末位淘汰使用的是强势管理手段,主张通过员工相互竞争提高生产。为求生存,员工在竞争中产生利益冲突,表现出更多的不合作,甚至还会故意刁难别人的工作,使别人处于末位。这不仅阻碍了团队合作,也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友善。长期下去,对企业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另外,“末位淘汰”对被淘汰的员工而言,是一种极大的人格伤害,这种伤害有时是致命的,它可能影响员工的一生。尤其是一些年龄大文化低的员工被“淘汰”后,再就业非常困难,从此失去生存的保障,一个家庭可能也因此破碎。借此,呼吁某些企业主多一点社会责任感,多一份善念,不要随意滥用“末位淘汰”。







欢迎光临 微言网 (http://www.cwy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