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南理工校内发生车祸致1死1伤,校园内限速落实到哪里去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9月28日晚,广州市公安局番禺分局通报一起交通事故:9月27日21时40分,广州番禺警方接群众报警称,在小谷围街道中环东路附近某生活小区内部道路,有一辆小车撞到2名行人。接报后,警方迅速派员到场处置,控制肇事司机金某,协助“120”医务人员抢救伤员(其中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另1人经送医治疗已出院)。目前,司机金某排除酒驾、毒驾嫌疑,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据澎湃新闻报道,华南理工大学一位知情学生介绍,该事故发生于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D4教师宿舍和C3学生宿舍中间路段,这条路平时的车很少,造成华南理工大学2025级电气类专业女生陆某死亡,另有一名舞蹈学专业的学生受伤,肇事司机是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师金某。
警方通报中“某生活小区内部道路”的表述,或许让很多人难以察觉,这起悲剧是发生在大学校园内。其实,事发路段正处于教师宿舍与学生宿舍之间,本应是师生安全活动的区域,却成为女孩陆某的生命终点,事故发生当天,她才刚刚过完18岁的生日,就在离宿舍楼只有100米左右的地方遇难。花朵一样的生命戛然而止,人生无限的可能性被碾碎。悲剧让人心疼惋惜,更让人不禁想问:校园内限速的规定究竟落实到哪里去了?
据相关规定,校园道路限速通常不超过30km/h,人员密集的宿舍区、教学区更应降至20km/h甚至更低,这些规定并非纸上谈兵般随意设置,而是用无数教训换来的安全底线。
大学校园内往往没有红绿灯和交警指挥,却有很多不确定的交通因素:车辆类型复杂,既有教职工私家车,也有施工车、快递车等社会车辆,人员流动更是24小时不间断。学生可能突然成群结队从宿舍楼跑出,教师也可能抱着书本低头沉思,这些校园特有的场景,都要求车辆必须以足够慢的速度行驶,以便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刹停,留出避让和反应的必要缓冲,为师生营造安全的出行环境。
宿舍区作为学生最放松的活动区域,往往会让人缺乏警惕性,此时若车辆超速行驶,后果不堪设想。陆某出事的路段虽然“平时车很少”,但或许正是这种“偶然”的疏忽,让限速规定被抛在一边,最终酿成悲剧。
此前就有不少报道显示,校园道路限速落实中存在诸多问题。有的车辆在校园内风驰电掣,无视限速标志;有的学校限速标志不明显,甚至没有设置,导致司机不知限速要求。2024年1月11日,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导致一名女生受伤,据目击者称,肇事的白色SUV当时速度很快,一半车身冲上了人行通道;2024年 3月 22日,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叶君教授在校内过马路时,被一辆速度较快的校车撞倒受重伤,不治离世。
类似事故都共同指向一个问题: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仍存在明显漏洞,部分校园内车辆限速仍流于形式,这本质上是对师生生命安全的一种漠视。而华南理工大学的这起悲剧,以一条18岁鲜活生命的逝去,再次敲响了警钟。
警方通报不知因何原因,未曾提及学校,但却改变不了事故发生在大学宿舍区这一事实。对于高校而言,当务之急不是回避责任,而是妥善处理事故后续事宜,做好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慰问工作,配合交警部门彻查事故原因,同时也应排查校园限速标志是否齐全、日常监管是否缺位。
校园交通安全不能光寄希望于驾驶员自觉,唯有增设醒目的限速标志和减速带、加强巡逻管理、完善交通设施、主动与交警部门对接、加强执法力度,进行持续的交通安全教育,让限速规定真正“长牙带刺”,才能告慰逝去的生命,避免更多家庭陷入猝然而来的悲痛。只有当每一辆车在校园内都真正慢下来时,校园才能回归它应有的宁静与安全。
极目新闻评论员 纪平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