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短托养老,值得推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临时需要出门几天,但家里还有老人要照顾,怎么办?针对这一痛点,多地养老机构推出“短期托管”服务,为不少家庭解了燃眉之急。(9月10日《人民日报》)
  我国九成以上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而子女临时外出、保姆请假、老人生病术后短期照护等需求也客观存在。在此背景下,短托养老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它既契合了老年人“不离家”的意愿,又通过专业机构提供临时照护,弥补了家庭养老能力的暂时性不足。这种“喘息”服务,不仅让子女能安心处理急事,更能避免因长期照护压力导致的“照护倦怠”,本质上是对家庭养老的有益补充。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推动短托养老服务常态化发展,已是势在必行。从需求端看,“421”家庭结构(四位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让照护老人成为沉重负担。短托养老的优点显而易见,灵活性高,能匹配子女出差、旅行等临时性需求;专业性强,机构提供的护理、康复、餐饮服务比居家更周全;成本较低,与长期住养老院相比,短托费用多数家庭能够承受。从社会效益看,发展短托养老不仅可以让一些养老机构的空置床位流转起来,实现养老资源优化配置,还能激活养老需求,创造就业岗位,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要让短托养老真正普及,仍需破解几个难点。首先是价格关,通过探索长期护理保险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降低成本,让其价格更亲民,惠及更多家庭。其次是质量关,建立短托养老服务的标准化体系,让短托养老可以实现菜单式选择,同时,结合短托养老的个性化需求,推出更多“量身定制”内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再者是认知关,要改变“送父母进养老院是不孝”的观念,尤其对于一部分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的家庭来说,长年无休的照护会带来体力和精力上的透支、心理上的失衡,需要喘息来适当放松。这也是更科学、更可持续的养老方式。最后是资源关,通过政策托底,鼓励更多养老机构开设短托业务,避免“一床难求”。
  目前已有不少城市开展短托养老服务。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加快布局,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推动短托养老从“可选项”变为“常选项”,让老人们安享晚年,让子女们照顾老人更从容、更轻松。(谭 敏)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