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委书记刘宁带头给一位农民代表热烈的掌声。这位农民代表名叫李连成,今年74岁,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在不到8分钟的发言中,被掌声打断了3次。(3月8日 中国新闻网) 的确,李连成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和接地气的发言已经深入人心,引起广泛共鸣。正是他的坦诚,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形式主义的真实。那么,这次他到底说了什么让大家给予3次掌声呢? 李连成首先如数家珍地盘点了西辛庄村的产业:养殖业、蔬菜大棚、高标准智慧农田、食品加工业……光从这些完善的产业体系,就能看出这个小村庄不一般。接着他讲了干部的责任落实,贯彻“带头吃亏”的奉献精神,这样的觉悟无疑体现了基层干部的超高素质以及责任担当。在脱稿情况下,他准确无误地介绍了村里的各项产值,向在场所有人展示了一副生动的乡村振兴图景。那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值,更是他们奋斗的见证,是他们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出来的成就,所以才会引来大家的钦佩和鼓掌。 他用最直白的语言介绍着自己对国家政策的理解,最后的总结也直击核心:“群众反对啥你就别干啥,群众拥护啥你就去干啥。”这一朴素的群众路线观,揭示了基层治理的内在逻辑,以及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路径。政策若不能与民众需求同频共振,再宏伟的规划也会失去生命力。他的发言赢得了现场的热烈回应,折射出中国基层治理中生生不息的智慧。 从村民 “刮盐土、熬土盐” 的艰苦谋生,到大力发展蔬菜大棚等特色产业,西辛庄村不断探索前行,逐步实现全村脱贫致富。一个贫困的村庄能走到今天,不难发现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抓住了机遇,赶上国家的好政策,政府的大力支持,让乡村有足够的底气充分发展自身优势。二是领头人能担当敢担当,在利益面前能吃亏,不计较个人利益,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三是群众路线的合理性,极大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众志成城,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任何事情都能办成。只有一个人的孤勇必然难以行稳致远,唯有干群同心其利断金、团结一致才能攻克万难,将群众的点点星火,连成一片才能拥有照亮未来发展道路的力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从来不是简单的经济数值堆砌,而是要让每个农民都能在发展中找到尊严与希望。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激发乡村振兴的动力与活力。西辛村的发展启迪着今天,也启迪着未来。当更多基层代表敢于用家乡的语言,自信地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让乡村振兴更加动力十足、充满活力,那么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就必将越走越宽。 作者:林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