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媛 近日,河南固始县居民向媒体爆料,当地一房地产公司违规开发、建造、售卖别墅。记者赶赴地方调查,售楼部称其“五证齐全”,随后向政府部门求证,却遭遇了来回“踢皮球”:县自然资源局称并非所有资料都在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也有一部分,了解情况需要经过县委宣传部批准;而县住建局则称要经过县自然资源局同意,方可配合查询资料。 记者从县里到省里打听了一圈,都没有得到想要的信息。这就让人纳闷,这些别墅从2017年开始兴建,目前一期已售馨,二期已出售一半多,其中的手续是否齐全,相关部门理应一清二楚,为何却支支吾吾,推脱搪塞,不肯说个明白?县自然资源局说要县委宣传部同意,县住建局又要县自然资源局批准,记者查个普通的楼盘五证信息都如此艰难,普通人来查,岂不是难于登天? 固始县城南位于天福·天玺和园、天福·天玺福源小区的豪华别墅群众所周知,过去大多数的购房纠纷,都是源于“五证不全”。虽然政策规定房地产开发商销售商品房必须“五证齐全”,否则不得上市销售。但很多开发商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先上车后补票,未取证先开工建设,销售时刻意隐瞒办证信息,忽悠购房人 “五证齐全”;而购房人苦于没有查询验证的渠道,在信息不对称之下,稀里糊涂地上了开发商的当,背负了莫大的风险,因而留下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历史难题。 对此,一些地方要求相关部门及时公开披露楼盘五证信息,保障购房人的知情权。例如北京,不仅会在各个管理部门官网进行五证信息公开,还要求在项目现场公示五证。今年3月份,河北下发文件,要求在全省各市建立“五证齐全”商品房项目发布制度,各地住建部门要及时披露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信息。 五证信息披露得越及时、具体、详实,购房者就越有保障,这已经成为各地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共识。尤其类别墅项目比较敏感,审批手续比普通住宅更难,信息公开更不可或缺。2016年,国土资源部出台最严“禁墅令”,全国各地将停止审批别墅类供地和办理相关手续,对联排别墅、低密度花园等类别墅项目的审批也将进一步控制。因而一般人很容易将别墅和违规建筑联系起来。 而报道中提到的这些楼栋,看上去与常人理解的“别墅”无异,第一期的独栋一共四层,带有地下室,可加装电梯,还有花园露台。虽然销售人员说容积率为1.77,高于国家容积率不能低于1的限制标准,但在政策普遍从紧的背景下,它们的拔地而起难免会让人疑惑:这些建筑是以什么名义申报的,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有没有通过审批,该办的证是否一个都没少? 天玺福源一处独栋别墅售楼部向记者承诺楼盘“五证齐全”,并展示了十栋建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毕竟他们没有展示全部的证件,销售人员所言之真假,还是需要政府部门的确认。如果政府部门不愿意坦诚相告,既不在网上披露基本的信息,也不愿意告诉记者具体的情况,那么一般人还有什么途径可以了解到这些信息?购房人怎么知道自己买的房子是不是安全的,会不会成为一个“定时炸弹”呢? 再说,五证信息既不是商业秘密,也不是不宜公开的政务信息,所谓“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该公开的一律第一时间公开,清晰明朗、毫无保留,这才是政府部门应有的姿态。现在两个部门这么遮遮掩掩,来回踢皮球,难免让人心生疑惑: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猫腻?这些酷似别墅的房子,是不是违规建筑?政府的监管是不是到位? 这并非网友有意为难,而是“别墅”一词实在容易引人联想。过去,很多地方由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哪怕有国家禁令,还是偷偷放水给开放商,监管过程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一大片违规别墅的出现。一旦东窗事发,别墅要么烂尾,要么被拆除,最后吃亏受伤的还是买主。 有鉴于此,政府部门有责任出来说清楚,肃清疑惑,好让购房人放心,也给公众一个交代。只有五证齐全,人们才会对自己居住的房子感到安全。如果相关部门继续含混躲闪,只会给人此地无银的感觉,以为这里面有什么不能说的秘密,更想一探究竟。无论是房地产市场的规范,还是其他的政府事项,信息公开都是绕不过的、躲不开的,地方还是主动一点比较好, “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会遮掉民众的切身利益,也会遮掉自己的公信力,引来不必要的猜测和不满,何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