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本投降75周年纪念日,75年前的今天,饱经屈辱的中国人民迎来了属于正义的胜利。75年来,不同于德国人的深刻反思,日本政府和一些右翼分子的频频否认历史事实,多次引起邻国抗议。入侵中国14年,日本为什么不仅在认错问题上避重就轻,反而还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又是什么让他们拒绝承认侵略的事实?看视频了解更多→ 今天是2020年的8月15日,距离日本天皇宣布战败投降,已经过去75年了。75年来,德国深刻反思,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而日本呢?右翼势力依然活跃,还经常搞些参拜靖国神社的动作引发邻国抗议。对于我们来说,日本侵略亚洲国家、慰安妇、细菌实验,大屠杀,都是血淋淋的事实摆在那儿,为什么相当一部分日本人就是视而不见,不承认日本是战争的“加害者”呢? 在日本人的观念中,虽然他们输掉了二战,却并没有输掉侵华战争。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曾经在自传里反思日本人没有“加害者意识”的问题,他的妈妈在讲述战争的时候,脑海里只有东京空袭的记忆,还对他说:“如果不肆意妄为,只占领中国和韩国就好了,也不会变成现在这样…”而他参加过侵华战争的父亲,只会谈起自己在中国台湾度过的幸福童年,和战败后流放到西伯利亚的经历,但是对自己在大陆做了什么却绝口不提。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经提到,他在日本访学时,一位日本教授对他说,二战中的日本是输给了两个中国古人,一个是“屈原”、一个是“苏武”。屈原,指的是日本屈服在美国的原子弹下,苏武则指的是苏联出兵打败了日本精锐的关东军。在日本签署投降书两天以后,当时的日本首相东久迩宫稔彦王发的人表演说,详细介绍了日本和美国的实力差距,强调日本的失败是因为国力遭到美国毁灭性的打击。 时任日本首相东久迩宫稔彦王 另外,二战结束后,对日本战犯进行清算的东京审判是由美国人主导的。查阅这些战犯的罪状我们会发现,当时给日本战犯定罪,主要是基于他们向美国开战的事实,而不是他们对各个亚洲国家的侵略。虽然太平洋战争持续了四年,而侵华战争足足持续了十四年,可是这些罪状中,和太平洋战争有关的占到了64%,和中国相关的却只有19%。 东京审判之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中国的势力扶植日本,在日本驻军,所以,日本人切身感受到的是“日本输给了美国”,而对于中国大陆发生的事情并不关心,更不会想到自己是“加害者”。另外,战后美国支持日本政府,陆续赦免了18万左右的军国主义分子。这些人的后代构成了现在日本右翼势力中的很大一部分。 如果说日本老一辈的“受害者意识”来源于太平洋战争的记忆的话,新一代日本人的观念就是被文化宣传塑造起来的了。日本在订立《和平宪法》之后,被迫放弃了拥有军队和发动战争的权利,把自己标榜成“和平国家”。正是这种自己已经是“和平国家”的错觉,阻碍了他们进一步回望战争。遭受核爆的广岛把自己定位成“世界和平的麦加”。 广岛核爆75周年纪念活动 广岛纪念馆是他们一个特别重要的宣传窗口,里面重点展示的是核爆后触目惊心的场景,还有幸存者被核辐射折磨的惨状,这些成为“受害者叙事”的有效证据,至于侵华日军同样的触目惊心的行径,他们就只用文字资料带过。在这样的引导下,大家只会感叹战争的残酷,却不会过问战争的原因。甚至有的中小学生在留言本上写,日本现在的繁荣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永远不能忘记他们,永远感谢他们。 关键是,这样的说法不仅仅是出自小朋友口中,还被正儿八经地拍进了电影里。影视作品不断强化这种先辈牺牲换来和平繁荣的观念,至于战争的动机呢?就被美化成是为了从帝国主义水深火热的统治中解放亚洲,或者为了大和民族的存亡舍身赴死。诚然,广岛长崎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但是在被媒介不断模糊、不断改写的二战记忆中,焦点被转移了,历史的橡皮擦悄悄擦除了属于受害国度人民的篇章。 侵华日军在中国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认同这样的“受害者叙事”,由于日本的文化教育基本上是左翼的阵地,几次在国内引发争议的“篡改历史”的教科书,在日本的采用率只有1%左右。也不乏正直的知识分子和宫崎骏、是枝裕和这样的名人,一直呼吁国民正视这段历史,但之所以要呼吁,就说明还有很多人不正视或者不关心。 尽管整整75年过去了,经历过战争的一代人几乎都已经离去,带走了关于它的真实记忆,而战争的面貌终将变得越来越模糊,但我们绝不会放弃坚持,去辨明这场战争的是非对错。因为它会成为一种叙事 一个象征,融合在一个民族的记忆和文化认同之中。如果说中国人从14年抗战中看到的是坚韧和气节,是被侵略的耻辱启发我们走向奋发图强的道路,当日本人带着这样的受害者意识回望过去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什么,这种记忆 又将把他们指向哪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