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马上来临,全国一大波景区迎来门票降价潮。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25日,山东、江西、湖南、浙江、青海等多个省份出台景区门票降价或优惠措施。接下来,预计还会有更多景区降价。这个“十一”长假出游可以省下一笔门票钱了。(9月26日新华网) 如今,旅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钟爱的一种休闲方式,甚至成为了一些人生活的必需品。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30.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78万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8%和13.5%。面对旅游市场的迅猛发展,民众也有了越来越高的旅游需求,但动辄百八十元甚至二三百元的门票成了一笔不小的旅游负担,成了民众的旅游之痛。 由此可见,景区门票降价能够减轻民众旅游负担,给民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也能促进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当然希望这样的“民生红包”多多益善。 首先,降价的景区主体应该更多。前几轮降低票价的主要是国有景区,希望国有景区的行动能够引发市场的良性反应,激发并带动越来越多的景区降低票价,从而形成一种普遍降价的趋势。 其次,景区降价应该涵盖更多的环节。在不少景区,收费的环节既有总门票,也有总门票之外的“分票”或具体的收费项目。媒体发布的信息显示,在多地的景区门票降价信息中,多数景区降的都是总门票的票价,降单独收费的分类票票价的并不多。因此,景区有必要在降低总门票票价的同时,也拿出更多的诚意,降低分类票票价,使降价更全面、更彻底、更透明。 前几轮景区门票价格下调,不管多少,都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势头,值得鼓励。然而,令人觉得“不解渴”的是,景区小幅降价仍是主流,大幅降价的还是少数。民众更期待的是,各个景区能够继续加大降价的力度,在普遍降低10元、20元的基础上,降得多一点,降得猛一点,降得快一点,推出更多的优惠政策,真正让利于民。 需要指出的是,景区既要下调门票价格,还要把降价“进行到底”。以往,景区也曾有过多次应发改委要求降价、限价的经历,但时间不长,票价又悄悄涨了上来,甚至出现报复性回调上涨,以至于票价越来越高。我们希望景区门票降价能够成为一个长远的趋势,给民众一个长远的预期,挤出更多水分,具有稳定性、常态性。这不仅需要管理者和景区增强自律意识,也需要监管部门建立长效限价机制、督导机制。 另外,旅游“民生红包”的多多益善还指受众多。景区采取优惠措施时不能“因人而异”“内外有别”,搞差别待遇,而是应该对各地各类游客一视同仁,让游客平等享受旅游资源,让优惠措施惠及更大范围的游客,产生更多民生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