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60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错付14万买包子结局感人,支付风险谁来关注?

[复制链接]

6269

主题

627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9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10 16:3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月9日,购买包子时误用支付宝转账14万多元的韩洪伟现身包子店,随后和包子店店主一起到辖区派出所,派出所核实确认当事人确系韩洪伟,包子店将到银行将钱转回给韩洪伟。(5月9日澎湃新闻)
  毫无疑问,虽然结局感人,可是这样的事情还是不要重演才好。谁知道下次那人还会不会和韩先生一样遇到一位“拾金不昧”的好店主?
  如今,各种非现金交易和移动支付已经很普遍,的确给商家和消费者双方都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实惠,可是对其交易过程的安全问题却不容忽视。毕竟这简单“扫一扫”,甚至是直接“挥一挥”账户里的真金白银就出去了,虽然比现金交易更加方便,但往往更容易出错,并且更容易“犯大错”。试想你付一万现金需要多长时间?而使用非现金支付,付一万块与一块钱在流程上几乎感觉不到区别。这位韩先生不就是这么“中招”的吗?不信你让他错付14万现金试试,恐怕几乎没有一点可能性。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最大程度消除用户资金和交易安全风险,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呢?这除了要求用户自己多加小心和错收款方诚实守信之外,提供资金托管和交易服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
  首先,密码、验证码、安全问题以及人脸识别等常规安全手段“一个都不能少”,这自不待言。其次,对单笔大额或连续多笔等特殊支付情形应有级别更高的风控措施和安全提醒吧?对于当事人及时提出疑义的争议交易也应有紧急的临时冻结或止付、撤销交易等措施吧?
  可惜很遗憾,韩先生称他当时付款时并没接到任何电话或短信提醒,也没有被要求输入短信验证码。这种交易安全上的重大疏漏,难道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不该承担一点责任?而且尽管在众议汹汹之下,平台最终出面联系付款方,才使得此事圆满解决,但从此前报道可知,支付宝客服起初对店主的求助并不理睬,既不愿直接帮助联系付款方核实,也未能给店主以任何形式的间接协助。
  对此,也许可以从支付宝官方服务大厅找到答案:“如您转错账户无法撤销打款,您可以通过手机支付宝尝试给对方留言,或按照打款账户名(电话或邮件)联系对方协商处理。”言下之意,万一错付,只能靠双方协商,而能不能要回钱,就要看对方是否诚信了!
  这显然不够合理。虽说用户自己转错账系个人操作失误,但并不能因此免除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托管和交易保障责任,以及事后追索的协助义务。即使是出于保护对方隐私的顾虑,也完全可以提供一条一定程序和条件之下的声索途径吧?
  总之,保障非现金交易安全,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应无所作为。同样,对任何涉及用户账户资金及交易安全的风险事件与争议纠纷,平台也不能只当“一脸冷漠”的旁观者或“两手一摊”的“中立者”。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