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8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中囤药”不如“家有签医”

[复制链接]

6269

主题

627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9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11:1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今,不少人会在家中储备感冒药、消炎药等药品以备不时之需。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受访者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83.7%的受访者有在家中囤药的习惯。囤药的下一步往往是自行用药,而自行用药、乱用药存在各种隐患。专家提醒,药品应在执业医师指导下使用。(3月6日《中国青年报》)

  不可否认,家中囤的药,都是日常所需,能帮助及时解决问题,防止病情加重。正因为如此,83.7%的受访者有在家中囤药的习惯。然而,必须正视的是,家中囤药,存在诸多隐患。一方面,药品长期储存不使用,会过期或变质,如果使用,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另一方面,自行用药可能耽误或加重病情,对身体造成伤害。对此,专家虽然支持家中储备感冒药、消炎药等日常药品,但同时提醒“药品应在执业医师指导下使用”。换言之,与其“家中囤药”,不如“家有签医”,即签约家庭医生,实行上门服务。

  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把医疗机构和服务对象紧密联系起来,使大医院和患者关口前移,转为社区医院和社区居民。因为社区医院的方便性,大型医院无法相比,大型医院主要是治疗疾病;而社区医院的贴近性,方便动用医疗资源,从源头上预防疾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的之一,就是要没病先防、有病防变,患者一旦生病,家庭医生先把脉,然后判断这种疾病适合在哪里治疗,可以节约很多资源。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是最好的才是最适合的;家庭医生首诊及双向转诊,恰恰就是居民最适合的。

  可见,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建立社区家庭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已成为各级政府探索推进基层医疗服务的方向,将会扭转医疗资源分布失衡的局面,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事实上,我国各地早就已经开展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但是效果均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几个问题,如社区医院能力有限,政策环境对社区医院支持不够,相关部门宣传引导不够,部分百姓健康意识出现偏差,等等。特别是,基层医生配备数量有限,本身专业技能也存在不足;能打针、输液、诊断病情的全科医生很少,遇到一些稍微严重的疾病,也不能给患者一个明确的答复,导致居民无法对家庭医生建立信任,家庭医生入户难,服务遇冷。以至于,一些居民宁可家中囤药、自行用药,也不考虑家庭医生。

  因此,若想改变居民家中囤药、自行用药的不良习惯,必须让家庭医生、私人医生的概念深入人心。首先,应加大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宣传力度,只有让居民知道这个政策,然后进一步引导,才能逐步实现社区家庭医生首诊和双向转诊。同时,还需要加强家庭医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特别是,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生队伍,吸引更多优秀的全科医生扎根基层医院,成为家庭医生,以精湛的医术争取患者的认同,进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