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6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子女关爱才能阻断保健品“坑老”

[复制链接]

6269

主题

627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9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1 15:5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都区等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在大力打击非法会销行为时,还邀请专家深入社区开设专题讲座,揭露各会销种类和骗局套路,受到群众的好评。“我们也提醒广大市民群众,老年人对消费陷阱的识别能力比较差,容易被别人误导,子女应多关心老人的生活,若发现老人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注意保存证据,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该负责人说。(2月28日《华西都市报》)

  推销保健品的营销者,先是给人讲健康与生命的重要性,接着再讲人情与伦理的联系,紧接着再讲商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的关系,最后隆重介绍自己的优先性、不可或缺性。要么放大人的恐惧心,要么利用人的贪欲性,要么利用你的无知性,一旦进入洗脑套路,很难有人在黏性的忽悠中摆脱出来。我曾在本地市场监管局工作,负责一起“电疗仪”虚假宣传案的查办,中午吃饭时就给父亲讲保健品宣传的套路,一再叮嘱他不要贪小便宜,结果没几天就发现他卧室里就安装了一台,气得我好几天都不想同他说话。

  一方面是针对老年群体的虚假宣传泛滥成灾,达到了防不胜防的地步。另一方面,老年人对保健品已到了近乎于痴迷的地步,媒体的宣传、子女的劝告都似乎没有作用。很多老年人即便上了一次当后,第二次依然会不断“重复之前的错误”,自觉踏进消费陷阱中。其间除了不法商家“花式营销”的诱导力太强,老年群体对消费陷阱的识别能力太差外,根本原因还在于缺少来自家庭尤其是子女的关爱,无以实现情感的寄托与内心焦虑的纾解,从而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国务院公布《“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空巢之状不仅是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情感状态。独居和空巢之痛,非个人所能理解。由于长期的情感无法得到寄托,空虚、寂寞、失落的老人们就会寻求情感替代。当保健品宣传者打着“关心”的幌子时,老人们就有些饥不择食的冲动,甚至有点饮鸩止渴的况味。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携手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做的《老年保健品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近七成老年人一年内购买过保健品,近四成子女认为父母有过非理性消费保健品行为。同时,老年人非理性消费保健品的比例与年龄、健康状况、子女关系相关。这种关联性主要体现在父母的年龄越大,健康状况越差,与子女关系越疏远,对保健品的信任度和依赖度就越大。有人甚至说,比起亲儿子,药儿子(喝农药)、绳儿子(上吊)、水儿子(投水)更可靠。空巢之痛无以得到稀释和缓解,则保健品就被赋予了神化功能。

  年轻人长期处于“空巢之状”,都会诱发和产生大量的心理问题,出现抑郁、自残甚至自杀的极端案例,老年人因为情感和心理的脆弱,更迫切需要得到心理和情感慰藉。陪伴是最好的爱,这是父母对孩子的付出,何尝不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唱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这个时候,谁来倾听父母的唠叨,谁来听他们说说心理话,谁来陪他们回忆青春,应有超越保健品的孝道之思。

  重庆渝北区悦来一所中学对学生进行了一个调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调查显示,知道父母生日的只占一半,能记住手机电话的占60.5%。网上曾流传一个公益照片,就是在父母精心准备的家宴上,几乎所有的子孙辈们都在玩手机,没有人顾及他们的需求,更没有人听他们讲讲心理话。关爱要么有距离上的空间,要么有心灵上的隔膜,若连不法商家的虚情假意都没有,保健品花式“坑老”屡禁不止,就不再是智商而是情商的问题。当然,防止上当受骗,除了注意保存证据,还有如何关爱的社会思考。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