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2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者官员激辩专车新政,公共政策须程序透明

[复制链接]

890

主题

1291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730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7 16:10: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要多考虑消费者权利”,尊重地方探索与市场创新,而不仅仅着眼于利益平衡与监管便利。“从国家层面承认专车,体现政府对创新的包容和鼓励”这个政策初衷,应当让更多的社会主体能有切实的获得感,而不是相反。


近些天,围绕交通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所展开的各方观点,占据舆论中心。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十个城市交通运输部门组织多场座谈会,听取各界意见。10月15日晚,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组织的一场专车政策研讨会上,周其仁、张维迎、薛兆丰等学界专家与闻讯中途赶来参会的交通部多位官员围绕专车新政进行观点交锋,不少发言者措辞激烈,有学者认为,交通部新规存在扼杀专车的“6大杀手锏”。

一部专车,搅动了整个舆论场,公众可能很久没有看到过如此激烈的公共讨论了。专车(如果按照交通部新规的叫法,则是“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从产生开始便一路迅猛发展,其实或多或少也是对此前只有一定级别官员才有资格配车印象的一种市场化消解,消费者得到更便捷、更舒适的乘车体验,社会闲散资源得到彻底地重组和优化利用。接下来面临的问题,便是旧的行政管理方式与蓬勃发展的市场之间如何磨合与对接。

交通部的专车新规之所以引发如此热烈的讨论,首先是因为专车与人们生活的紧密关联,虽然短短几年,却已密不可分。另外一个原因便在于,对于这部新规的看法,官方初衷与各界看法出现较大分歧。正如交通部党组成员、运输服务司司长刘小明在15日研讨会上所言,新规初衷也是“想从国家层面承认专车,体现政府对创新的包容和鼓励,也希望能取得多方共识,取得一个最大公约数”,但新规草案公布之后,公众的观感却有不小差距,认为新规束缚、扼杀专车发展的观点占多数,甚至有学者认为,新规“不像是一个互联网+的方案,而是互联网-的方案”。观点有不同,是再正常不过的公共讨论现象,反倒是一团和气、不约而同点赞的场面,无助于公共政策的合理与优化。

一部行政管理规范的出台,是一个公共政策从酝酿起草到付诸公议、再到正式出台的过程,正如交通部官员所言,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文本,从初期调研到拿出初稿,“方方面面专家都听了一些意见”,加上目前为期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公共政策出台所必须经过的决策民主化程序正在进行当中。一部平衡各方利益、符合社会和市场发展需要的行政管理规范,其制定程序一定得是透明、民主且经得住质疑、听得进建议的,这里所说的透明,不仅是草案文本的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程序的透明,还应当包括在面对诸多质疑、不同意见的情况下,决策部门对各方观点的归纳整理、逐条分析,并最终给出对征求意见阶段所有建议的回应———采纳与否,拒绝的理由,进而对最终出台的方案有详尽的合理性、合法性说明,上述内容均应有公开透明的呈现。

可以说,从现在开始的接下来一段时间,才是交通部专车新规最关键的阶段,不论是学界、还是消费者,尤其是专车平台,不妨更踊跃地参与规则的建立,更充分地表达。一个月征求意见期间,包括各地耗费精力组织的多场专题研讨、座谈,所有围绕专车新规提出的意见建议,都需要政府部门认真对待,进而重新审视新规文本与各项争议点。公共决策是一个各方博弈、妥协的过程,但这种博弈不是私相授受的利益划拨,更不能被亟待彻底改革的旧有管理模式所掣肘、牵绊。与专车新规同步交付公众讨论的,还有一份《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专车新规要能推动和倒逼出租车行业的大改革,而不是让出租车行业的既得利益反过来阻碍和影响社会与市场的发展。

“要多考虑消费者权利”,尊重地方探索与市场创新,而不仅仅着眼于利益平衡与监管便利。“从国家层面承认专车,体现政府对创新的包容和鼓励”这个政策初衷,应当让更多的社会主体能有切实的获得感,而不是相反。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