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3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官方约租车:裁判下场踢球如何保障公平?

[复制链接]

155

主题

435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71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11:25: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斯恪
据《新快报》报道,据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透露,官方约租车“如约的士”已经悄悄内测两个月,最快或在年内正式上线。广州市交通部门则强调,有关官方约租车的最新进展,会及时通过官方途径向公众公布。
本来在今年3月就该进行公测的“如约的士”,终于姗姗来迟。8个月之前,专车面临的还是到处喊打喊杀的局面,其乘客覆盖度、市场开拓空间都还相对有限;而如今,专车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一部分,加上上海已经颁发首张合法专车牌照,交通部门正在就专车合法化路径征求意见,专车合法化已是大势所趋。在这种新形势下,“如约的士”命运会如何?
虽然市场看衰者众,相关部门却期待甚远——既希望“如约的士”能够缓解打车难,又希望能与互联网专车一较高低。然而,这两项目标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打车难而言,其根本症结在于出租车的数量管制,而“如约的士”沿袭的仍是行政管制的老路,指望他们来解决打车难显然不切实际。至于市场竞争问题,如果不借助于行政庇护,任其自由竞争,那么在行政模式与市场模式之间,究竟谁能胜出,答案不是显而易见的吗?更何况,互联网专车依靠补贴和服务,早已初步完成对专车市场的占领,“如约的士”靠什么与其一较高下?
不说市场,就连出租车公司对“如约的士”都未必看好。据有关报道透露,多家中标公司负责人透露,由于担心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一时半会竞争不过滴滴优步等专车平台,他们均只是采购了少量充当专车的车辆。此外,在“如约的士”之前,官方已经效仿互联网定制巴士推出了“如约巴士”,但上线数月,运行情况不佳。“如约巴士”教训在前,“如何的士”会面临怎样的遭遇,大概可以想象。
不过,“如约的士”命运如何,公众并不关心,公众关心的是,行政部门亲自下场参与专车竞争,如何保证竞争的公平性?裁判就是裁判,运动员就是运动员,如果某些运动员还集裁判于一体,那对于其他运动员显然是不公平的。专车被定性为黑车而遭受打压的先例并不少,这样的担心显然并不多余。
更何况,任何平台都必然涉及投入。市场型专车,无论烧多少钱,都是企业自己的事情,消费者只会从中得利;而官方平台,且不说在平台研发上已有投入,如果想与互联网专车进行竞争,更少不了价格补贴,这些成本该谁承担?如果一旦失败,其间造成的资源浪费又该谁来承担?
我们反复强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这就意味着凡是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政府不应进入;对于竞争性领域,政府更应该逐步退出。显然,专车不但属于竞争性领域,而且基本接近完全竞争性领域。这样的领域,政府只要做好规范和服务,既没有参与的必要,更没有下场踢球的权力。权力应当恪守底线,不能为了某些利益而随意逾越边界,更不能滥用自己所拥有的管理权力,制造不公平竞争。这样的常识无论重复多少遍,都不会过时。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