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8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职太太不是改头换面的家庭妇女

[复制链接]

74

主题

74

帖子

230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8 16:0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仅打了全职妈妈的脸,还扎了职业女性的心。”有网友如此评价近期热播的《我的前半生》。媒体报道提到,一位70后的妈妈认为电视剧与现实还是有距离。她老公的年收入有150万元,可她说自己绝对过不上罗子君的日子,8万元的定制鞋,名牌包包衣服鞋子随性买,不现实。另一位80后的全职太太则认为,不一定要用职场或家庭来区分女性,有的人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有的人从家庭中获得,“也就这么一点不同而已”。(据《钱江晚报》)

我看到许多网友在这则报道后留言说,对他们来讲不是150万元够不够的问题,而是没有150万元你该怎么办。电视剧聚焦中产全职太太的命运,对应也是中产的问题、中产的焦虑。而在我看来,钱多钱少不是关键,毕竟钱多有钱多的过法,钱少有钱少的过法。可一旦把全职太太面临的困境,全然归结为钱少的烦恼,可能会忽略心理和社会层面某些同样重要、值得讨论的问题。

假如你认为生活的逻辑就是电视演的那个样子,或者按照电视剧来规划人生,你就惨了。上世纪50年代,美国也有一部电视剧,叫《我爱露西》。剧中主人公露西是一位全职主妇,也是当时几乎美国所有中产女性的楷模。露西住在郊区一栋大房子里,车库里停着接送小孩的汽车,洗衣机打蜡机为她分摊家务劳动,每天丈夫上班前,她跟他亲吻告别,然后送孩子去学校,送完回家,洗一周换洗两次的床单,下午开家长会,送孩子上各种兴趣班,然后买菜、回家准备晚餐。媒体上、书店里有各种教你如何做全职太太的指南。即便这样,许多照这个模板生活的美国女性,依然觉得生活空虚精神不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明眼的读者可能已经猜出,我说的是美国女作家弗里丹写的《女性的奥秘》这本书。60多年前,这本书讨论的是全职太太,却引发了一场女性革命。在作者看来,所谓“女性的奥秘”,就是女人对于被设定的生活和角色不满意,她们需要别的东西,渴望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她们想发展自己的能力、才华和潜能。今天美国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女性一旦选择当全职太太,先生的雇主支付全家人的医疗保险,她退休时可以领取配偶养老金的一半,一旦离婚,丈夫要付给无社会工作的前妻一大笔赡养费。在精神上,女性以孩子和家庭为中心安排生活,导致社会网络的迅速萎缩,为了避免让全职太太陷入情感孤岛,社会机构开辟活动空间,让主妇彼此交流联结,形成社群。

有这类法律和制度支撑,所谓“全职太太”才名副其实。因为“职”就是工作,全职太太不全然是家庭角色,也是扮演重要社会角色的劳动者,有职业尊严享受职业待遇,受劳动法规保护。若无制度保障,“全职太太”只是“家庭妇女”稍微摩登一点的说法而已。尤其中国职业女性的平均收入只及男性的六到七成,男人养家,女人回家,这是无可奈何也非常现实的经济账。就算你丈夫一年能挣150万元,离婚补偿也让你生活无忧。当你为老公孩子家庭打拼那么多年,他们离开,是对你整个人生价值的否定。这种不安全感,可能才是全职太太成绝望主妇的深层原因。

说到这里,我想到我一位英国老师,年轻时是画家,20多岁生了三个孩子,离婚,40多岁出来念博士,50岁当教授,曾经的全职太太,也可以是人生赢家。但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和用人单位不歧视大龄女性,资助女性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多。否则全职太太“复出”成本太高,你还说她自我设限、不愿自食其力。总之想当全职主妇没问题,不想当全职主妇的时候,有没有条件和资源走出来,这才是问题关键。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