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3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的创始人60亿捐赠是资本的自我救赎

[复制链接]

7976

主题

7979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4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8 09:3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的创始人何享健7月25日公布了捐赠60亿元的慈善计划。此前的今年5月,何享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美的集团约3233万股,套现金额超过11亿元。当时,有人批评他高位套现,他回应减持与慈善计划相关。现在诺言兑现,捐赠仪式上,他流泪了。

这种巨额捐赠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财产权发生转移,巨额私人财富一下子变成了社会财富,按照一些捐赠者的说法,这是他们在“回报社会”。其实问题不是这么简单。

老实说,中国富人积累财富的历史很短,从上世纪80年代算起,迄今也不到40年。财富刚积聚起来,很快就开始流行捐出去。近几年,富人们几亿几亿地捐已经不稀奇。比如企业家熊新翔去年向四川电子科技大学捐赠10.3亿元,企业家卢志强两年内向复旦捐赠10亿元。福耀玻璃的老板曹德旺捐款更是家常便饭,先后捐款高达80亿元。

几年前,中国富豪捐赠还不算多,社会上有很多质疑,当时还引来盖茨和巴菲特联袂来华劝捐。我的观点是,现阶段中国还处在发展期,企业家也有很多需要密集投资的地方,把企业做大做强,把实体经济搞上去,就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但看看现在的形势,中国富豪、企业家的观念在变,巨额捐赠越来越多。

大额的钱在富人手中通常属于资本范畴,这些钱往往存在于工商、金融业的环节中,是一种“生产要素”。用钱发展生产,对社会是有利的,满足人们的某种消费需求,创造就业,增加政府税收。但有种说法,资本的本性是逐利。从这种意义上说,资本已经不是把人作为目的,而是把赚钱作为它的目的。当前金融市场上的所谓“资金空转”现象,本质就是投机套利。这就是资本的异化现象。

巨额捐赠,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资本的逐利本性。巨额财富在富人手中是“私人资本”,捐赠出去,就变成一种“社会资本”。这种社会资本目的不是赚钱,而是服务于人的目的。比如把钱捐给大学,一是培养人才,二是进行知识积累和科技开发。资本不再服务于它原来的所有权人,而是转化成国家的软实力,这就是“社会资本”。

在捐赠的表象背后,一是人们已经把钱看得不那么重了,二是富人已经开始从一心一意赚钱转向重视“做事”。几年前还有人在媒体上宣称,富人的钱是富人的,他们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袁隆平用自己的钱可以买航空母舰玩。但这显然是低估了富人的精神境界。今天的中国富豪,已经不是汲汲乎占有与炫富,他们中很多人公开宣称,钱已经不是问题,他们在乎的是“做事”。

什么是“做事”?就是让超级富人有成就感,可以改变世界或现实,为自己赢得社会尊重。中国传统有所谓“三不朽”,即立德、立言、事功。“做事”就是事功,就是改变世界、改变社会现实。何享健捐出60亿元,成立基金会,就是要去改变世界、改变一些现实,这会给他一种不同于美的集团的成就感。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