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1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寒门子弟看到机会,从教育公平开始

[复制链接]

7976

主题

7979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4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7 14:1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部近日下发《关于做好2017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对2017年继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国家专项计划安排招生6.3万名,较2016年增加了3000名学生。

增加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有心人都会注意到,这个议题不仅在教育部门,而且在决策层也引起了非同寻常的关注。2014年9月,国务院在《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规定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近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多年强调促进教育公平,扩大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高考录取率。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表示,将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的规模。

相关议题的重要性在哪里?一方面它关系教育公平。众所周知,贫困地区的贫困学生难上名校,与个人智商和是否努力关系甚微,根本上取决于教育资源的分配和高校招生的一些特定政策。既然如此,对制度之下的一些利益受损者,给予补偿自是当然之举。另一方面,这个问题更牵涉到社会公平。舆论对“寒门子弟难上名校”的现象忧心忡忡,实因为担心久而久之形成阶层的固化,使寒素青年看不到改变命运的希望。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教育扶贫时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目前,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岛地区,尤其要加大扶持力度。”

数据显示,经过多年努力,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已呈逐年递增趋势。2014年和2015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2016年,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又增长10.5%。今年国家计划增加了3000名学生,在此之外,还有地方和高校的专项计划,从以往实践看,清华大学等名校面向全国贫困地区中学招生的“自强计划”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把国家、地方、高校三个专项计划的招生名额相加,可以肯定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比例只会高于往年。

媒体注意到,教育部的通知中不仅明确了招生数额,同时还针对资格审核、招生办法提出了严格要求,其中“严格落实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加大违规查处力度”等表述尤其醒目。教育部的类似要求应该存在着具体的指向,如人们所周知,既然本质上是一个定向“补偿”的方案,补偿意味着利益,那么就很难避免不具备条件者对这种补偿的觊觎。一个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计划,当然必须有从操作细节上保障公正的措施。

在教育专家看来,即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在哈佛、牛津、剑桥等国际知名高校中,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所占比例也非常低,中国近年来通过各种政策扶持大幅降低了地区之间录取率的差距,“已经很不容易”,但通过专项计划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毕竟只是特殊的制度安排,是一种结果的矫正,因此当下既要对可能产生的新问题充分重视,同时也要注重如何解决“质”的差距。

解决“质”的差距,教育资源均衡化是必由之路,因为“寒门子弟难上名校”、“寒门难出贵子”等现象往往又与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固化存在着复杂的联系。要使寒素青年身处逆境也不失向上之心,着手从保障起点和过程公平入手消除阶层固化自然也是需要考虑的方向。

“不怕穷不怕苦,就怕没机会”,这是寒门子弟曾经的慨言。从教育公平开始让寒门子弟看到机会,这是一个正确的路径。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